脑性瘫痪类型
一、痉挛型
在脑瘫各种类型中发病率最高,大约占全部病人的60%~70%,有时和其他类型同时存在。病变波及锥体束系统,病变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一侧半球的锥体束受损表现为偏瘫;皮层某部位限局性病灶出现单瘫或截瘫;两侧半球病变则表现为四肢瘫。
痉挛性脑瘫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常表现为"折刀"式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上肢常表现为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呈紧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中。下肢大腿内收,肌张力增高,大腿外展困难,髋关节内旋,踝关节跖屈。
俯卧位时膝关节、髋关节呈屈曲姿势,抬头困难,仰卧位时头后仰或低头。扶呈坐位时头向后仰,用力扶成坐位后膝关节弯曲,不能伸直,跪时两足跟不能放在臀后方而是在两侧,下肢呈"W"形。
站立时髋、膝略屈,足尖着地。由跟腱收缩,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而呈踮足。由于大腿内收肌紧张行走时呈剪刀步态。
腱反射亢进或活跃,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2岁以后巴氏征仍阳性。
二、手足徐动型
约占脑瘫20%,主要病变部位在锥体外系统,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当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运动时,不自主、不协调及无效的运动增多。例如当取拿某件物品时,不能用手顺利地去接触该物体,往往将肢体高举,或伸向其他方向,摇晃肢体,全身用力,另一侧上肢也用力活动,眼睁大,张口,颈部肌肉也收缩用力,使脸歪向一侧,整个取物的动作极不协调。紧张兴奋时不自主运动增多,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
由于颜面肌肉、舌肌及发音器官肌肉运动受累,说话时口齿不清,重音、速度、节奏均调节不好。咀嚼吞咽动作受影响,常表现有流涎。
手足徐动型脑瘫在婴儿时期往往表现肌张力低下,平时常常安静的躺在床上、几乎没有自主运动,仰卧位时下肢屈曲,髋外展,踝背屈(此种姿势与痉挛型恰恰相反),随着年龄增长,肌张力逐渐增高。手足徐动型脑瘫在婴儿时期往往喂养困难,哺乳时寻找母亲乳头时费力。吸吮、咀嚼困难。婴儿时期常用张嘴伸舌动作。
手足徐动型脑瘫智力障碍不严重,能听懂周围人的语言,但表达(说话、动作)困难。单纯手足徐动型脑瘫腱反射不亢进,不表现巴氏征阳性。肌张力呈齿轮状增高。
三、强直型
此型很少见到,由于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肢体僵硬,活动减少。由于锥体外系受损所致。被动运动其四肢时,主动肌和拮抗肌都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
四、共济失调型
表现为小脑症状,步态不稳、摇晃,行走时两足间距加宽,四肢动作不协调,上肢常有意向震颤,指鼻不稳,肌张力低下,此型不太多见。
五、震颤型
此型极少见到,表现为四肢震颤,多为静止震颤。
六、肌张力低下型
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四肢呈软瘫状,自主运动很少,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位时头不能抬起。本型常易与肌肉病所致的肌弛缓相混,但肌张力低下型可引出腱反射。本型常常为脑瘫在婴儿时期的暂时表现,经过一段时间大多转为脑瘫的其他类型,尤其是手足徐动型。
七、混合型
以上某几种类型同时存在于一个病儿身上,大都是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同时存在。两种类型的表现程度可能一轻一重,或大致相同。
八、无法分类
有少数患儿表现复杂,不易按以上情况分类。
在脑瘫的分类中,还可以按受累部位分成以下7种情况,大多应用于痉挛型。
1。四肢瘫(tetraplegia) 四肢及躯干均受累,上下肢严重程度类似。
2。双瘫(diplegia) 也是四肢受累,但两下肢受累较重,上肢及躯体比较轻。
3。截瘫(paraplegia) 双下肢受累明显,躯干及上肢正常。
4。偏瘫(hemiplegia) 一侧肢体及躯干受累,有时上肢损害较明显。
5。双重性偏瘫(double hemiplegia) 四肢均受累,但双上肢重,下肢轻。或左右两侧严重程度不一致。
6。三肢瘫(triplegia) 三个肢体受累,此型较少见。
7。单瘫(monoplegia) 单个肢体受累,此型极少见。
爱宝医疗器械,价格低,型号齐.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长逸路15号复旦软件园B幢812室
电话:021-66187008 66187055 13681661622
QQ:2662676405
详情点击官网:(www.aibaoy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