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解读
据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介绍,消费者购买家用医疗器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查看产品证照。所有的医疗器械包括进口医疗器械必须由国家或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审批注册,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方可上市销售,包装、说明书上必须印有生产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号、产品注册证号。没有生产许可证号和产品注册证号的,要么是假冒产品,要么不是医疗器械。消费者可以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查询。
(二)要查清产品分类。我国实行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制度,根据产品的安全风险程度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类。三类医疗器械不宜自行购买作为家用,因为这类医疗器械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使用要求也更为严格。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时,应该向商家咨询清楚产品类别及其安全隐患,从而选购安全性较高的产品。
(三)要看经营者有没有资质。为了确保购买的产品合法有效,消费者要到正规的药店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购买,在购买时要查看商家是否具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合法资质,售后服务是否有保障。对流动销售、临时设摊销售的产品要慎重购买,以免上当受骗。
(四)要索取发票。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时一定要索取购物发票,因为正式发票是购买凭证,在产品保修、质量投诉中用处很大。消费者千万不能图省事贪便宜购买没有正式票据的产品,为今后的维权设置障碍。
(五)要在医生指导下购买使用。医疗器械是用于诊断、治疗疾病的,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前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询问销售人员或医生,弄清产品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等,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情况选择产品。
(六)不要轻信推销人员的宣传。医疗器械在注册审批时,其适用范围是要经过监管部门严格认证的,所以消费者在购买时要查看正式的产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的是,有的商家在推销产品时不按照批准的适用范围进行宣传,甚至任意夸大产品疗效,宣传“疗效神奇”、“包医百病”,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消费者就要特别留神了。
此外,健身器材以及一些含保健功能的衣服、帽子、鞋、袜、手镯、耳环等都不属于医疗器械,它们只是一些普通商品,不具有治疗功能,且未经过任何的临床验证,消费者若要购买这些商品来治疗疾病,不但花了冤枉钱,还会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