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默克集团旗下默克雪兰诺公司近日宣布,其研发的3种用于生殖治疗的预充式即用型笔式注射器已获得欧盟委员会(EC)的批准。
根据设计,“注射笔系列”适用于进行辅助生殖治疗时的自我给药,包括三类水针剂重组促性腺激素果纳芬(重组人促卵泡激素α)、乐芮(重组人促黄体激素α)和艾泽(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α)。刚获批准的预充式注射笔的设计宗旨是方便患者在生殖治疗过程中每天自我给药。注射笔可以即刻确认完整剂量的药物是否被注射到患者体内;如果注射剂量不足则可以显示出所缺的剂量。
其设计的独到之处还有贮液器上有新型渐变的刻度表,以便患者检查注射笔中残留的药量等。默克雪兰诺拥有一整套的促性腺激素产品,自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以来,世界各地已经有近430万婴儿借助于体外受精技术诞生。在默克雪兰诺研究人员的帮助下,成千上万的不育不孕夫妻实现了他们做父母的梦想。 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课题“智能型生物可吸收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与电刺激定向诱导组织再生”日前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骨骼缺损后由于细胞信号传导和力学传导中断,导致组织再生能力下降。而传统的骨修复材料(如胶原、羟基磷灰石等)缺乏必要的信号传导能力和力学性能。研究表明,聚苯胺等导电高分子独特的电活性或导电性,可智能发挥传递细胞信号和控制生长因子或药物释放的作用,从而可定向诱导组织器官的再生修复。但是,导电高分子作为医用生物材料,存在生物相容性差、不可降解、溶解性差、难以加工等缺陷,从而影响了其医学应用。
长春应化所的科研人员在国家“863计划”课题的支持下,在国际上率先将生物可吸收的导电高分子共聚物与电刺激技术相结合应用于骨科修复,开发出电活性智能骨修复材料、骨科固定融合器件和电刺激增强骨再生等新技术,在提高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力学性能、成骨生物活性和有效持续控制生长因子基因释放等方面取得进展。该课题实施期间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4项,发表11篇学术论文,其中5篇发表在《Biomaterials》(《生物材料》)、《Biomacromolecules》(《生物大分子》)等生物材料领域的国际著名期刊上。
专家表示,该所制备的材料和器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达到了国家对植入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要求。材料的细胞担载能力明显提高,具有骨传导和诱导活性,对骨缺损的愈合能力和愈合质量有明显提高。课题完成了相关动物实验,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