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双管喉罩应用于儿童中、小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择期在脑室镜下行三脑室底部造瘘术(ETV)的32例全麻患儿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TT组,n=16)和双管喉罩组(PLMA组,n=16)。观察并记录患儿麻醉诱导前(T0),插入双管喉罩后即刻(T1),切皮时(T2),间歇通气30(T3)、60min(T4),拔除双管喉罩后即刻(T5)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及T1、T2、T3、T4时潮气量(VT)、气道峰压(Peak)、气道平台压(Plat)、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同时记录拔管或拔喉罩后恶心、呕吐及咽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T1、T2、T5与T0比较,MAP和HR均升高;TT组患儿T1、T5MAP和HR升高幅度大于PLMA组(P〈0.05);两组患儿T1、T2、T3、T4时VT、Peak、Plat、PETCO2及拔管或拔喉罩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TT组患儿拔管后咽喉部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PLMA组(P〈0.01)。结论 PLMA技术操作简便,能保证循环、通气功能稳定,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用于不需特殊体位的儿童中、小手术的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