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组织编撰的《中国非处方药行业发展蓝皮书》(2010)在5月25-27日召开的第八届中国自我药疗年会暨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五届三次会员大会上向社会正式发布。《蓝皮书》的编撰得到了相关行业协会的关注、支持以及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权威信息和数据支持。
《蓝皮书》重点了回顾中国非处方药行业的发展历史,分析非处方药行业发展现状,研究非处方药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向政府提出建议。同时激励企业不断创建品牌,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易获得的药品。
《蓝皮书》分为正文和附件两大部分。正文部分回顾了中国OTC行业发展历程,介绍了行业的现状及品种分类和市场情况,对未来行业发展进行了展望,并向政府部门提出了适应非处方药特点的政策法规建议;附件部分介绍了中国药品分类管理重大事件、部分重点非处方药生产分销企业、非处方药各大品类市场分析以及国际上的相关管理规定。
《蓝皮书》指出:1999年中国SDA发布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公布了第一批非处方药目录和非处方药专有标识。截止到2004年,中国先后公布了6批非处方药目录,被列入目录的有4326个品种,其中化学药品920个,中成药3406个。自2004年以后,中国开始实施非处方药注册和转换评价工作,建立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动态监测机制。到目前,先后又有391种药品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其中化学药品128个,中成药263个。与此同时,把不适宜按非处方药管理的24种药品(化学药品13个、中成药11个)转为处方药。
从2000年至今,我国正式施行药品分类管理的十年间,OTC市场有了快速的发展。2000年中国OTC市场为253亿元,到2009年OTC市场规模已达1209.5亿元,增长了近5倍。其中,2009年中国医院OTC市场规模为487.1亿元,零售终端市场规模为722.4亿元,零售终端占整个OTC市场规模的60%。
随着我国自我药疗市场的飞速成长,中国在世界自我药疗行业的地位重要性日益显现。作为行业的代言人,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从1988年加入世界自我药疗产业协会(WSMI)开始起就积极参与WSMI开展的全球及洲际会议等活动,特别是2008年WSMI第十六届大会、2004年WSMI第六次亚太地区大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为推进我国自我药疗行业国际交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协会推荐,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副会长、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振宇博士经WSMI理事选举,于2010年11月成为WSMI当选主席,并将于2011年10月在墨西哥召开的WSMI第十七届大会上正式上任,成为首位领导该世界性协会的华人主席。
《蓝皮书》同时指出,中国OTC市场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与整个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还有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药品分类管理法规体系有待完善,关于OTC注册及转换,名称(标签、说明书)管理,医保支付、价格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尚未充分体现非处方药的特点,与处方药加以区别,不利于OTC的创新与品牌建设及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OTC协会将向有关部门提出简化OTC注册与转换流程,鼓动OTC产品创新,与处方药区别对待,积极扶植和支持创建OTC品牌,研究与改革OTC药品的医保支付政策,落实实行市场调节价格的OTC品种的企业自主定价政策,政府定价的OTC品种要充分体现非处方药品牌的价值,政府在制定医改政策和医药宏观发展规划时要更加重视和支持自我保健和积极负责任的自我药疗等建议。
《蓝皮书》指出:由于人们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保健观念的变化,更加愿意对自我判断的轻微疾病和慢病的康复及预防进行自我药疗。因此中国非处方药发展有广阔的前景。预计到2014年,中国OTC市场规模将达到1923亿元(287亿美元)。
《蓝皮书》预计,政府管理部门将会逐步制定出一整套适合OTC特点的管理法规和技术规定。包括简化OTC准入审批和转化程序,支持创建OTC品牌,扩大OTC的适应症范围,放松对某些OTC品种的价格管理。
《蓝皮书》最后指出,本次蓝皮书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将不会在一、二年内全部解决。撰写发布《蓝皮书》旨在搭建一个行业与政府沟通交流的平台。行业将与政府不断就有关问题进行研讨,以达成共识,逐步解决。
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表示,今后将每两年发布一次《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