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向来以“平民”角色出现,以“简、便、验、廉”为优势的中药,近来摇身变成“贵族”。日前,第三届中国品牌药企沙龙(简称APS)在山东青岛举行,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峰、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滇虹药业董事长郭振宇、三九医贸总经理邱华伟、江中药业常务副总经理郭勇、康美药业总经理许冬瑾等中国医药界主流企业的领军人物共谋出路,应对中药材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现状篇——
上游价涨:一年间八成中药涨价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数据显示,相比去年,我国市场上的537种中药材,有84%都呈现涨价趋势,平均涨幅109%。中药材进入上涨通道,专家分析指出,一方面是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药材种植发生变化导致需求量上升,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增加导致中药材减产,二者成为中药材原料普遍短缺、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峰举例说,阿胶生产所用的主要大宗药材党参价格由年初42元/公斤涨至124元,吨差价8.2万元。驴皮价格每公斤涨幅15元,涨价增加成本7500万元。而且,多年来毛驴产量不断下降。上世纪90年代起家驴存栏量以年均26.7%速度递减,据推算,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到2030年,将无驴皮可用。
在上游药源不可遏制的涨价风波下,药企向上游进军,通过扩大原料基地,保证所选用的中药材种植规范、质量稳定、供应持续就显得格外重要。东阿阿胶集团在此方面走在了前列,除了在新疆等地建立了13个养驴基地以外,目前正在开发的GAP基地项目还有党参和地黄。至2011年,地黄试验田示范区已经从最初的40亩增长到800亩。
(井超)
下游乱象:同一药方相差500元
健康时报记者接到读者众反映,同一个14味中药药方在不同的医院抓,价格竟然差出500多元。
经记者调查发现,同一药方不同医院不同价格的背后与中草药管理体制混乱密切相关。发改委规定,中草药是按照农产品进行管理的,没有指导价,价格跟着市场供需走。中药材种植受气候、地理等环境影响较大,而且这几年人们对中草药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因素都在推高中草药的价格。此外,公立医院按照25%加成销售中药材,价格越高,那么医院的利益就越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肖培根曾明确表示,中药材价格难题就在于这个指导价如何定下来。定价标准就需要有质量标准,但是中药目前就缺这个。
出路篇——
机遇 趁势理顺药材产销机制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魏英杰:在当前通胀背景下,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是市场趋势,而游资炒作加剧了价格涨幅。游资之所以“得逞”,一方面在于中药材价格被低估,另一方面在于中药材产地集中,产量不稳定。所以,这轮价格波动恰好提醒了一点,就是中药材价格的稳定有赖于加强理顺其产销机制。即要根据中药材生产特点,尽快增强其生产能力。比如对于一些野生中药材,鼓励和推广人工种植。而对于人工种植中药材,则应加强市场机制,使其流通顺畅,产销趋于平衡。最终改变中药材靠天吃饭的特点,让其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和销售体系。这样即便出现价格波动,也很快就能恢复。
监管 政府与市场需联手治涨
健康时报特约评论员范正伟:价格是价值的体现。价格上涨,至少是对中医药价值的肯定,这正是中医药繁荣的基本前提。当然,光有这种肯定与认可还不够。再好的东西,如果贵得人们消费不起,必然会“曲高和寡”走向衰微。
从“贵族化”证明价值,再到“去贵族化”实现普及,这应是中医药发展的合理逻辑。在这方面,固然要强调坚持走市场化的路子,但更要看到,诸如导致中药价格暴涨暴跌的供需不足等因素,凸显了中药“自生自灭”式尴尬、政府“看得见手”的缺位。因此,如何更好地将政府与市场结合起来,将是中药价格暴涨带来的最大启示,而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之义。
自救 品牌药企共抓药源安全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玉峰:中药企业未来发展资源稀缺日益显现,已经成为中药行业共同面对的危机。目前这种情况已经造成中药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受到较大损害。如何解决这个困窘的局面?我认为,为缓解上游原料资源短缺所造成的压力,药企成员可以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携手解决药材资源的短缺问题。品牌药企通过共建原料基地、共同搭建储备交易平台等方式切实从根本上保证原材料的安全。品牌药企从制药口达成联盟,充分说明中国医药产业从制造进入到了一个品牌精细化运营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