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二十几年药,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难过。”近日,一位某大型药企的总经理向记者诉苦。在广东省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方案即将尘埃落定的时候,国内外的大型药企都如坐针毡。
继外资企业此前在广州邀约各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闭门会议后,7月28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中国中药协会协办的“传统名优中药保护与生产基地建设授牌仪式暨研讨会”也在广州举办,为争取“优质优价”呐喊造势。
过半中标品种产自小企业
为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设立“传统名优中药品种保护与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及试点”专项活动,从2011年开始分批实施计划,首批认定了10家企业作为生产示范基地,9个品种获得“传统名优中药”称号,包括广州中一药业的消渴丸、广州奇星药业的华佗再造丸、上海雷允上药业的六神丸、云南白药集团的云南白药系列、北京同仁堂的牛黄清心丸等。其中,广药集团凭消渴丸和华佗再造丸独中二魁。
据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介绍,这些获奖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声誉,在当地乃至全国市场都有较大市场份额,是同类企业中的佼佼者。然而,近两年来的基本药物招标政策,令这些大型药企黯然失色,“原因很简单,都是价低者得,这些大企业的质量和成本无论如何都比不过那些小厂。”
房书亭给记者举了个例子,中成药里常用的三七,按照个头大小分为一二三四等品,目前一等品的价格已经在600-700元/斤,而四等品只有一半价格。“大企业用的多是一等品,但在招标时同样要跟其他不知用了什么料的小企业血拼价格,质优了,价却没优,这让大企业没法做下去。”
房书亭透露,即便是此次获奖的名优产品,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的中标情况也不太乐观,由于竞争价格虚低,中标的品种有一半以上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生产的。
放弃基层市场=放弃三成销量
而面对广东省即将开展的基本药物招标,本地龙头老大广药集团更是铆足了劲却又心中没底,陷入两难境地。
根据广东公布的基药招标方案,较高质量层次的优质优价品种投标前必须先做一套“二选一”的选择题:要么供应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放弃优质优价身份,与其他产品厮杀;要么供应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以优质优价的身份投标。
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吴长海告诉记者,目前中药材暴涨,人工、水电等成本持续攀升,而招标价格却在一路下滑,两头挤压下,令国内企业日子难过。“盼望政府能够从有效性、安全性考虑患者用药,接下来才是经济性,药品不能唯低价是举”。
广药集团总经理李楚源对记者表示,“两降一升”(中标价格和中标率越来越低、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企业陷入两难境地:如果参加基层医疗机构竞标,基本没法投了,价格绝对争不过别人;但如果放弃基层市场,则意味着要损失20%-30%的销售量,因为中成药多是慢性病用药,在基层医院的使用量很大,而且目前的医保政策不支持零售药店,药店份额流失严重,基层医院的销量预计还会越来越大。”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药企高管表示,目前即便在基层医院中标,销量也没有非常明显的提升,“承诺采购量只是一个参考,比如有的医院按政府要求采购了,但放在仓库不用,或者用得很慢,这都难以实现基药中标可以“以低价换销量”的设想。如果要让医院持续采购和医生开处方,还需要二次公关。”
鉴于此,有的企业已经决意放弃基药招标,转而向非基本药物招标进军。有的药企则建立了全方位销售体系,在基层市场失去的,马上由非基层市场来补。
链接
广东再启药品成本价专项调查
在国家发改委的授意下,8月1日起,由广东省物价局牵头的广东全省新一轮药品成本价调查再次启动。
相较于去年涉及的广东70家企业的700多种药品,今年的调查规模很小。广东省物价局表示,本次调查涉及广东4家企业共4个品种,其中《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1个品种,《国家基本医疗保险 目录》药品2个品种及1个医疗器械。
不过,去年是自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今年的调查则一律采取实地调查的形式。
由于本次调查广东省物价局对基本药物品种的调查时限作了限定,要求该类调查须截至8月14日结束,此举让业界普遍联想到即将启动的广东省首轮基本药物单独招标。
不过,广东省物价局昨日给到本报的回复则称,此次调查工作与广东省基本药物招标没有直接关系。(林飞 马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