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昨天,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上线整半个月。记者调查发现,短短15天的运行,却很明显地反映出,患者对30家医院号源“厚此薄彼,冷暖不一”。大医院、重点科室、大热门专业一号难求、人满为患的局面依然存在。与此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医院也存在着挂号不便的现象。对普通患者而言,预约挂号似乎是“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问题
1 一朝难改
三类人爱窗口排号
记者走访多家三甲医院发现,尽管很多医院在门诊大厅、挂号窗口等显著位置张贴了预约挂号的通知提示,有些医院还打出了宣传预约挂号的横幅。但在很多医院的门诊大厅,现场挂号的人还是比预约取号的人多。
记者调查发现,在现场窗口取号的人群中,外地患者和老年人几乎占到了这支庞大队伍的80%,剩下的为一些“散户”。所谓的“散户”中包括了不了解预约新政的、多次电话预约未果的以及一些突发疾病的非慢性病患者。
记者在多家大医院窗口预约处发现,老年人是窗口预约的“生力军”。工作人员介绍说,由于老年人不太会用电话或网上预约,儿女工作又忙,因此很多人更愿意现场预约。另外,对预约挂号表现出不适应的也主要是老年人。一位医院的门诊部负责人统计过,工作人员帮一位老年人预约一个号需要5到6分钟的时间,主要因为有些老年人表述不太清楚。
在采访中,无论是卫生部门的官员还是医院管理者,均表示仅仅通过一个预约平台是无法根本扭转日益庞大的就医需求和相对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之间这一刚性矛盾的。平台的出现,改变的只是人们的就医习惯和传统的就医观念。而习惯与观念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
2 一拥而上
见专家号马上疯抢
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毛羽坦言,目前,多数人还是喜欢挂专家号,而剩余号源中大部分是普通号。统计显示,30家医院中,只有协和、阜外、北京市中医医院三家医院的普通号和专家号都被预约。而平时普遍反映挂号难的几大医院,如儿童医院、首儿所、市妇产医院等还是有空余号源。与此相对的是,部分医院的热门科室在网上只能预约3周以后的号,有的甚至10周之内的号都已全部被预约一空。
3 一等仨月
现在约号11月看病
其实,很多人坚持窗口排队还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等不起”。“我们也尝试过电话预约,但是都预约到9月份了,我们不想拖下去,所以干脆来现场了。看个病真的太费劲了。”在协和医院的挂号大厅,从沈阳来北京看病的患者李先生无奈地说。
在网站预约方面,记者体验发现,除专家号量少外,较长的预约期也让人很无奈。记者在统一预约挂号网站上看到,以妇科为例,在30家上线医院中,超过半数的医院都只能挂两周之后的号,中日医院要等上3周,有的医院甚至需要等10周才有剩余的号,友谊医院的妇科要在12周后才有一个可供预约的号,以此推算,患者即使预约成功,也要11月份才能看上。
4 一波三折
电话预约先去医院
记者发现,在预约挂号统一平台上,有些医院的专家号并没有开放,各个科室挂出来的都是普通号源。例如在预约网站上,人民医院的号,无论是普外科还是耳鼻喉科、神经内科等,均显示“普通号”。
随后,记者从医院了解到,目前网站上挂出的均是普通号,如果想要进行电话预约,需拿身份证到医院办张“电话预约卡”,办卡之后,再打电话预约,但也不能保证可以约到“专家号”。工作人员表示,窗口预约如果来的早,一般有可能约到第二天的专家号。对此,有患者不禁要问,有了电话预约,却还要跑到医院去先办一张“电话预约卡”才能约,还不一定挂到专家号。电话预约不是徒增手续吗?
5 一头雾水
挂号到底能否点名
采访中,不少患者反映现在各家医院取消点名的政策不同,搞得人有点晕。
据了解,目前本市21家三级医院采取的是“首诊不点名挂号”,而今年年底前,取消首诊点名挂号的范围预计还将扩至51家三级医院。但无论是21家还是51家,都并非涵盖所有大医院。
在同一预约挂号平台上,记者就发现,同仁医院“刘卫华白内障,孙霞青光眼,董喆白内障专业”这些知名专家还是可以点名预约。
“现在到底还能不能点名挂专家了?”成了很多患者共同的疑问。“有的医院可以,有的医院说不行,弄得我们有点发蒙,感觉在北京看病越来越复杂。”河北患者王先生这样说。
对此,毛羽表示,不论是取消点名还是预约平台挂号,新举措都要逐渐推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也希望患者能谅解。
支招
新园区或有剩余号源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在一些知名医院的本部或者老院区的热门科室号源过于紧张的情况下,一些新开辟的院区还可以“抢”到部分热门号源,而且几率还很大。
例如,昨日,记者尝试通过网站预约同仁医院眼科门诊的号,但系统显示未来一周内均已无号源。与此同时,同仁医院亦庄分院区眼科门诊中较热门的屈光专台,却在第二日上下午都仍有号。
记者从同仁医院了解到,为了分流患者,今年特别在南区门诊二层增开屈光专台,每天也增加100个号。同时在亦庄线荣昌东街站和同仁医院南区之间设置了摆渡车,高峰时10分钟一辆,方便患者就医。
由社区转诊至大医院
对于患者反映预约专家号难、有的专家已经约完3个月的号的问题,毛羽表示,下一步市卫生局将同30家医院进行总结,最终放号比例要达到门诊量的30%到35%。
另外,毛羽建议市民,如果想看某家大医院的专家,可以先到其相对应的社区医院进行首诊,由社区医生“帮忙”转诊预约大医院专家。因为,按照要求,社区医院预约转诊至对口大医院专家号必须在3天之内约上。这种“曲线救国”的办法,对于真正需要专家资源的患者来说,是最便捷的。
先挂普通号再转专家号
毛羽建议,看病不必只盯着某家医院的某位专家,那样会耽误自己的病情。患者在挂不上某家医院的某位专家时,可以利用114预约挂号平台,查找其他医院相同级别的专家就医。或者先挂一个医院的普通号,如果医院医生认为确实需要看专家,医生间通过转诊,同样能挂到专家号。
数字
平台半月放号39万个
上月28日,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试运行,平台包括114电话和网站(www.bjguahao.gov.cn)预约。30家医院率先上线。预计今年底,统一平台还将纳入本市66家三级医院。昨日,记者从北京联通信息导航业务中心了解到,平台上线半个月来,电话和网站共计放号约39万,其中114电话预约日均呼叫量3万左右。
破解
调整医疗资源布局
“北京1年的专家号约有近180万个,但北京去年的门诊医疗总人次是1.46亿,其中大多数人都希望找专家看病。因此,症结还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布局分配不均的问题。”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据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透露,本市今年上半年累计安排政府投资15.38亿元,支持北京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资源布局调整,积极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市发展新区和资源薄弱地区转移,如: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建设,天坛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同仁医院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区扩建工程等。
提高复诊预约比例
根据预约挂号政策规定,同一患者在同一就诊日、同一医院、同一科室只能预约一次;如果是预约同一医院的不同科室,或是预约不同的医院,同一天只能预约两次;七日内的预约总量不可超过三次;三个月内预约总量不可超过五次。
而一些慢性病患者提出,老病号需要每周最少去一至两次医院,如果三个月只能预约五次,难以满足需求。对此,市卫生局表示,三个月五次针对的是初诊患者,复诊患者可让医生直接预约下次诊疗。针对目前一些医院复诊预约率低、患者复诊享受不到预约服务的情况,市卫生局明确表示,将对医院复诊预约进行更严格的督查和管理。
昨日,记者从首儿所了解到,由于儿童疾病变化快,家长容易盲目挂号,医院通过增加复诊预约比例,由诊疗医生为家长提供专业性的就医指导,改变了大夫被动诊疗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