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8~20日,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商务厅作为指导单位、中康资讯主办的“2011全国药品零售业态信息发布会暨中国医药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海南三亚隆重召开。
此次大会主题为“十二五规划下的产业发展与国民健康”。会上,来自相关部委的官员及有关专家分别就制药工业、药品流通业、医疗卫生领域的十二五规划进行了深度解读;同时,上千名来自全国最具竞争力连锁企业的掌舵人、全国主流医药企业决策者,共同探讨在十二五规划下的医药产业发展方向与企业经营思路。
从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MDC)在本次会议上发布的系列研究报告来看,中国药品零售市场发展形势并不十分乐观:
一是增速放缓。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药店终端市场总规模达1761亿元,增长率为15%,相对之前,增速放缓非常明显;而2010年医疗终端市场总规模为5283亿元,增长21%,连续三年增长高于药店终端。2010年,药店终端在药品终端市场占比回落至25%,为近五年来的最低点。
二是连锁率下降。2010年,中国零售药店数量达39.72万家,连锁率35%,相比2006年降低3个百分点。按目前趋势,如果没有相关的政策配套,到2015年,连锁率将下降为32.48%,与十二五目标66.67%相去甚远,与美国当下50%的连锁率也差距较大。
三是销售额增长放缓。2010年连锁药店百强企业销售额扣除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RPI后实际值增长率为11.97%,比2009年17.23%(扣除中西药品及医疗保健用品RPI后实际值)的增长率下降了5.26%,降幅比较明显。与此同时,经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2010年百强连锁与上一年相比,租金费用、人工费用以及营销费用等三项费用占总销售额比例增加了2.66%。
上述研究结果得到了与会药品零售企业代表的普遍认同,他们纷纷表示:零售药店的传统经营模式受到严峻挑战,整个药品零售行业面临着闯关。摆在以百强连锁药店为代表的药品零售业经营管理者面前的共同难题是:
随着新医改的深化,进药店的客群在不断被分流,价格也不再成为药店与医疗机构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单纯卖药必然要面对营业额缩水;尝试多元化经营,药店圈既没有找准方向也没有找到可行的模式,同时受到不断变化的医保定点政策的制约;一线城市已经高度饱和,二线城市的竞争也在趋向白热化,在现有市场环境下,连锁药店往往没有单体店的日子过得滋润。
如果说,经营层面的困难还可以想法设法去克服的话,那么,药店一线工作人员收入偏低,与健康守护行业不匹配,导致人员流失频繁、招工困难,则让广大药店经营管理者感到无可奈何。连锁药店因为找不到员工而不得不被迫关掉门店的现象已经开始出现,并有趋势扩大化的苗头。
中国药品零售发展研究中心(MDC)负责人吴瀚表示,医药产业是政策驱动型产业,药品零售业与国外同行相比,能够支撑药店高速发展的医药分业,在我国何时能实施,尚未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因此,药品零售行业必须深度剖析自身的社会价值与产业价值,找准定位,真正承担起自我药疗与自我保健的健康使命。吴瀚总结说:2011年是中国药品零售行业又一个转折点,产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零售企业必须与制药企业一道,转变观念,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出新的发展方向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