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在国际市场需求减少、贸易保护主义趋向增强等多种不利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外贸环境面临多重挑战。虽为刚性需求产品,医疗器械仍不可避免受到波及。据海关统计,2009年1~9月,医疗器械类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28.53亿美元,同比增长9.1%,增幅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26.26%。医疗器械进出口占医药保健品类产品同期进出口总额的33.66%,其中进口金额为43.82亿美元,同比增长16.35%;出口金额为84.71亿美元,同比增长5.69%。贸易顺差40.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74%。
部分诊断设备进口价格下降
从进口情况来看,1~3季度我国进口的64.34%医疗器械产品来自于美国、德国和日本。其中,从美国进口产品金额达13.32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市场占比达到30.39%,主要进口产品为“其他弥补生理缺陷、残疾用器具”、“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导管、插管”;从德国进口产品金额达7.54亿美元,同比增长7.67%,主要进口产品为“X线设备”、“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等大型影像设备;从日本进口产品金额达7.33亿美元,同比增长16.94%,主要进口产品为“X射线断层检查仪”、“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和“内窥镜”。
进口金额居前五名的产品分别为“其他医疗、外科或兽医用X射线应用设备”、“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其他医疗、外科或兽医用仪器及器具”、“其他弥补生理缺陷、残疾穿戴或植入人体的器具”、“其他针、导管、插管及类似品”。按价格比较,核磁共振成像装置、病员监护仪、内窥镜和肾脏透析设备等部分产品的进口价格,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对欧出口首现跌势
今年1~3季度,医疗器械出口同比增长5.69%,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7.29%。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疲软是出口增速减缓的主要原因,其中需求弹性相对较大产品受波及最大,如保健康复用品出口下降明显,同比下降了7.52%,拉低了整体出口增速。
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市场格局仍保持稳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大传统市场仍占据医疗器械出口的半壁江山,对三大市场的出口金额分别为23.37亿、10.63亿和5.5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89%、27.94%和1.38%,累计占比为46.65%;二是东盟市场值得关注,对东盟地区出口增幅为各地区最高,达到13.43%;三是对欧洲出口首次出现下滑,出口额为23.6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66%,逆转了自2004年以来保持的将近40%的年均增速势头。
按产品统计,1~3季度,医疗器械出口产品仍以医用敷料、耗材和按摩器具等为主。其中,按摩器具出口金额达到6.45亿美元,同比减少18.37%;药棉、纱布、绷带出口金额达到4.51亿美元,同比减少12.64%;其他针、导管、插管及类似品出口金额为4.46亿美元,同比增长8.97%。受欧美主要市场需求减弱的影响,我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均呈下降趋势,如按摩器具、药棉纱布、血压计、胶粘敷料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了18.37%、12.64%、13.36%和22.86%,相关出口企业也反映今年出口形势严峻,客户订单减少,许多订单由长单变短单、大单变小单。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注射器产品遭遇来自俄罗斯、乌克兰、巴西和阿根廷的保障措施、反倾销调查,未来出口形势趋紧,提请国内企业摒弃低价占领市场的策略,以免“引火上身”。
医疗器械出口主体以三资和民营企业为主,两类企业的出口额占比达到了87.41%。GE、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巨头以在华设立的合资及独资企业为基地,为我国和全球市场供应CT、X线机等高端产品,在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出口方面继续成为主力军。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出口主要产品是医用敷料和保健康复用品,两类产品出口占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出口总额的64.31%,但由于出口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小,因而企业间竞争相对激烈。
四季度形势有望好转
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形势将有所好转。一是国际经济形势缓慢回暖,大宗商品价格重拾升势;二是医疗器械属刚性需求产品、我国产品的质价比优势相对突出以及三季度通常为出口的高峰期,几方面有利因素将促进出口保持增势;三是未来3年,我国政府8500亿元人民币卫生投入预算将吸引更多国外企业进入,为我国医疗器械进口市场注入更大的活力。预计第四季度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仍能保持增势,但要恢复到上年同期增长水平难度较大
http://www.aibaoyl.cn/list.php?catid-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