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中午11点,乐普医疗董秘李国强的手机还在响个不停,电话都来自公募基金等投资机构。李国强在电话里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机构的朋友:真没有发生什么,就是公布了海外战略的最新进展。
就在半个小时前,乐普医疗一度上涨9%,原因在于乐普医疗发布了一条公告。公告称:乐普医疗及全资子公司共9项产品取得CE认证证书,另有4项CE认证申报待批,目前已在14个国家建立了代理体制。
机构投资者的心态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在整个创业板,乐普医疗是最值得长期关注的公司之一。“虽然现价很贵,但是隔三差五的还会看一下,创业板好标的太少了。”上海一位阳光私募基金经理说。
这样的心态表现在股价上就是乐普的市值远远超过一般的主板公司。以9月15日收盘价来计,乐普市值已达230亿。“从发行到上市,市场估值基本上超出了我们最早的判断。我们尊重市场的评价,但公司的压力增加了,现在公司业绩上涨,股价相对平稳,比去年更趋于合理。”李国强说。
今年上半年报,乐普医疗主营收入3.83亿元,同比增长36%;营业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44%。而其中支架业务仍然是增长的最大动力。实际上,回首乐普医疗的成长史,2005年底面世的药物支架一直是公司高速增长的原动力;在此基础上,乐普初步构建了以支架业务为基础的心脏介入医疗产业链,而这很可能引领乐普走向千亿市值之路。
创新要及时
“没有药物支架,乐普就翻不了身。”李国强说。
这要回到2003年,当时乐普面临两个选择,增资或是罢手。公司大股东725所向自己的大股东中船集团报告了这件事,并希望能够获得增资。李国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走进乐普,他的身份是中船投资的总经理。
早在1999年7月,乐普成立刚1个月,首批裸支架就已开发成功,并于第二年年底获得注册证。在完成将无形资产出资转化成裸支架产品后,提供技术的蒲忠杰(现为公司总经理)退出公司,既不任职,也不领薪,运营完全由725所负责,这在当时国企辅业的管理中也是常见的模式。但裸支架的销售并不成功,连续亏损4年,与此同时,强生等公司的新一代药物支架开始面世,比乐普早一年创立的上海微创也已在国内开始相关研发。
此时,刚刚进入乐普的李国强见到了蒲忠杰。李国强至今仍记得见面地点是在友谊宾馆一层咖啡厅,当时他从蒲忠杰口中得知其已开始药物支架的初期研发工作,这给后来大股东的增资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增资的条件之一,蒲忠杰回到乐普,负责药物支架的研发及经营管理工作。
“有市场、有技术就一定能翻盘,但一定要抓住时机。”李国强如此解释当时大股东选择增资的原因。
这里需要一段科普说明,药物支架通常有2种,一种是雷帕霉素药物支架,一种是紫杉醇药物支架。当时强生及微创生产研发的都是雷帕霉素药物支架,但2003年时,雷帕霉素在国内尚未通过药物注册,因而蒲忠杰选择了紫杉醇药物支架研发。
2004年,上海微创的雷帕霉素药物支架注册证忽然获批,这给乐普当头一棒。乐普的创新能力遭到质疑,压力随之而来,中船投资要求乐普“2005年必须拿到药物支架注册证”。
为了争取时间,蒲忠杰临时掉转方向,回到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研发。因为第一个雷帕霉素支架获批,就意味着第二个获批周期可能缩短。2005年11月,乐普顺利拿到注册证,成为国内第二家有资质生产药物支架的企业。自此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现在看来,正是药物支架的及时推出,为乐普的发展争取了空间。“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天然的垄断性,后来者无技术突破很难成功。”李国强说。目前国内支架市场排在前三名的公司分别为上海微创、乐普医疗、山东吉威,与其进入市场的顺序刚好一致。这三家公司总共占有70%的国内市场。“现在国内已有第四、第五家支架企业,但很难像我们当初那样快速发展了。”李国强说。
药物支架的成功,也给乐普后来持续的研发注入了新动力。在积极推动下一代支架研发的同时,立足当下市场,在注册证范围内不断扩大现有型号规格,目前乐普医疗是支架规格最齐全的公司,并逐步形成“生产销售一代、研制注册一代、预先研究一代”的产品梯度和六大技术平台的研发体系。
至此,乐普医疗在研发上经历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过程。除了初始技术来自公司股东WP Medical和蒲忠杰,不曾引进过国外技术,均为自主研发。现在乐普正在进行完全可降解支架的预研工作,这也是全球支架研发方向。“今后谁最先拿出可降解支架,谁就能抢占市场。拿不出来,就出局。现在看来,我们至少有成功的概率。”李国强说。
如果乐普医疗率先在全球研制出可降解支架,那他可能会有机会成为全球心脏介入医疗产业的龙头之一,市值也将达到千亿级。单凭这一想象力,就可以让基金经理们魂牵梦萦。
不要“国美苏宁”
自2005 年上市至今,乐普药物支架已累计销售近35万套,累计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覆盖了全国85%以上的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医院。
其中既有及时创新带来的产品领先优势,又有销售体系的强大支撑。乐普采用了代理销售的模式,但不同于传统药物销售采取分区代理或全国代理的方式,而是由150家代理商代理800家医院的销售,平均一个代理商负责不到10家医院。
即便如此,乐普依然成立了100多人的销售团队,既负责管理经销商,同时也直接联系医院。“代理商可以今天做这家,明天做那家。从市场角度来说,如果对代理商管理不当,就不能有效把握市场,不利于乐普支架的稳定销售。乐普的销售市场不会出现国美、苏宁。”李国强说。
这种扁平化的销售结构,不仅保证了乐普终端市场的稳定,在销售业绩及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时,也为乐普后来的并购及产业链扩张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和上海形记科工贸有限公司是乐普成功并购的第一步。上海形状主营封堵器,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这也是在高端耗材领域除支架外唯一打败跨国巨头的产品。目前,国产封堵器占据了国内90%的市场。和支架一样,封堵器在医院接触的是同一个科室。李国强告诉《创业家》:“形状的优点是研发及技术,短板是市场,而乐普这块的资源刚好为之所用。”
同年,乐普对北京卫金帆医学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增资。卫金帆主营造影机,造影机对血管性病变、肿瘤性病变等有确诊价值,同时还可完成全身各部位病变的介入治疗。这里需要交代一个背景,目前心脏介入手术只有3级医院有资质做,但实际上已有2级医院在尝试。乐普判断将来有更多非3级医院会进行介入手术,那么就需要造影机。“如果乐普能够提供造影机,也许会首选我们的支架”。
这或许也多少弥补了乐普投资专科医院未果的缺憾。“那时北京、上海的医生经常要飞去其他城市做手术,卫生部2005、2006年还曾开展过专门培训。如果乐普能投资医院,不仅可以培训医生,还可以促进销售,形成闭环效应。”
从支架到封堵器再到造影机,乐普已初步介入医药产业链。反观这些并购,主要以增加支架销售为目的,或有效整合现有支架销售终端资源。上市后的乐普也延续了这一思路。
今年6月30日,乐普发布公告,将与天方药业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降血脂、降血压及血小板治疗等心血管药物的生产,其中天方负责研发,乐普负责销售,“我们有800多家医院的渠道,这是我们最重要的契合点,乐普将重建天方的销售渠道。”
依靠支架的研发创新获得先发优势,并藉此获得高成长机会;再依靠藉此建立的强大销售体系,整合心脏介入医疗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这家如今排名第二的供应商,在未来的百亿级心脏介入医疗产业领域,必定惹人注目。
红点分析
乐普医疗在国内药物支架市场名列第二,市场占有率25.8%;公司产品毛利率接近90%,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百亿级别。另外,公司通过并购整合上下游资源,有可能成为心脏介入医疗领域的巨无霸企业。
5年之内,支架技术可能将出现重大变革,可降解支架可能问世。目前全球各大公司都在紧张研制,作为国内企业的乐普医疗有机会获得成功。一旦成功,乐普医疗将有机会成为千亿市值公司。
http://www.aibaoyl.cn/list.php?catid-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