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型靶向纳米粒子载药系统,该系统可紧贴在动脉壁上缓慢释放药物。研究人员称,该系统有望成为血管支架疗法的补充或替代物。
该系统呈球形,直径为60纳米,由三层组成:最内层是放置药物以及名为聚乳酸(PLA)的聚合物链的核心层;中间层为大豆卵磷脂;最外层是聚乙二醇(PEG),可以在纳米粒子运行于血管中时起保护作用。因其表面有一层细小的蛋白质碎片涂层,能紧贴在血管壁上,如同植物苍耳一般,这种纳米粒子又被称为“纳米毛刺(nanoburrs)”。由这种纳米粒子制成的载药系统不但能将药物精确送达病灶,还能缓慢释放药物使其药效持续数日之久。
这种“纳米毛刺”会锁定一种被称为基底膜的特殊结构,这种结构只有在动脉壁损坏时才会暴露出来。因此,该载药系统可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其他因炎症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该系统的药物只有在与聚合物链分离时才会释放。聚合物链越长,药物的释放时间也越长。因此,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聚合物链的长度控制药物的释放时间。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控制聚合物链的长度,将药物释放时间控制在12天。
研究人员称,下一步的研究中他们还将通过两周的小鼠实验对“纳米毛刺”做进一步的测试,以确定最有效的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