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8月2日讯 7月份医药板块由于《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抗生素管理办法推后执行,导致7月份整个医药板块跑赢同期A股,同期A股下跌0.28%,医药上涨6.83%,医药股后期是否还有机会?券商力荐哪些医药股?
医疗器械板块大涨迪安诊断冲涨停
早盘医药器械板块大涨,迪安诊断涨停,冠昊生物、九安医疗、尚荣医疗均涨逾3%。
由于半年报行情已经掀开大幕,得益于产销两旺,医疗器械公司的半年报业绩普遍可期,如鱼跃医疗、阳普医疗、尚荣医疗、领先科技等4家公司预计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因此短线可关注业绩预增,基本面较好且前期超跌的个股,中长期仍然关注与政策契合度较高及具有创新能力的个股。
沪指2700点纠结医疗器械股大涨
今日两市呈现震荡上扬态势,截止上午十一点为止,沪指成交金额较上一交易日出现回落,市场观望气氛较浓。板块方面,今天多少板块翻红,其中资源类板块走势较好,稀缺资源、有色金属等涨幅居前,而上一交易日护盘的银行板块略有回调。个股方面,运盛实业、华银电力、科士达三家个股涨停,山东章鼓、史丹利、天齐锂业、兴发集团、天利高新、实达集团、中发科技等个股涨幅超过5%以上,个股呈现活跃态势。
综述,多空双方在2700点整数关口附近纠结,成交量的不断萎缩,表明场外资金观望为主,而场内资金只能在个股上进行自救。目前,美国共和、民主两党对提高国债上限问题依旧明争暗斗,在大限临近之际仍然没有达成共识,进而拖累全球股市。由于美国债上限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未来中国货币政策走向,导致A股市场走出纠结走势。今晚美国国债上限问题能否达成共识将尘埃落定,A股市场也将面临方向性选择。我们A股市场数量化分析系统模型MPAI显示,本周大盘下跌概率为64.85%,个股继续分化。操作上,防御为主,立足短线、快进快出,把握个股因政策性或事件性存在的交易性机会,短线可逢低关注大消费、化工、装备制造及中期业绩增长股,回避或逢高减持前期涨幅过高股。
医药行业月报:等待板块性的机会的到来
华创证券【医药行业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7月份医药板块由于《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抗生素管理办法推后执行,导致7月份整个医药板块跑赢同期A股,同期A股下跌0.28%,医药上涨6.83%;7月份;具有重大创新:重庆啤酒、兰生股份、海正药业;基本面较好且具有整合和收购预期:中牧股份、双鹤药业、通策医疗;成长性良好个股:舒泰神
但长期看,由于医保制度改善和老年化决定了我国医疗市场扩容将加速,医药行业增长大趋势不会改变。我们继续坚持以下几个子行业具有更好发展前景的观点:1、具有突出地位的基本药物独家品种放量:双鹤药业、广州药业、云南白药、马应龙和中新药业;2、重大创新投资机会:重庆啤酒、海南海药;3、具有创新能力的生物制品生产企业:长春高新、中牧股份、天康生物、双鹭药业、翰宇药业;4、具有重组题材的企业:太极集团、白云山、双鹤药业、新华医疗等;5、中药保健品及中药日化:东阿阿胶、片仔癀、云南白药
医药行业基本面不理想投资估值却“很疯狂”
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最近有点烦,这半年来他一直在物色可以收购的中小企业,以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线,但却一无所获。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标的企业的要价太高。
“有一家公司,现在年营业利润在2000万,想要按照20倍PE值出售。”胡季强举了个例子,“如果这个公司未来三年每年利润可以翻番,20倍的PE值我可能会考虑;但事实是,我们测算这家公司能达到3000万的年利润就差不多到顶了。”
去年生物医药板块上市公司在创业板连续创下几个市盈率纪录的鼓舞下,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的信心一路走高,今年5月以前创业板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的平均发行PE已经超过66倍。
“尽管比不上去年,但在我们看来,这个市场的估值还是很疯狂。”沃脉德资本资深董事总经理王健如是说。
近年来医药行业备受资本追捧已是不争的事实。招商证券资料显示,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中,PE、VC投资医药健康的项目数量分别为110起和312起,在与其他各行业的投资总额对比中分列第三名与第四名。
而从资金额上看,2010年国内医药并购市场共完成41起并购交易,披露金额的36起并购案例涉及金额7.28亿美元。而在二级市场,2010年医药行业增添35家新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几百亿元。如果加上PE、VC的投资及信贷资金的跟进,粗略计算,医药行业一年内就新增了上千亿元的资金。然而,过分的追捧让不少企业感到喜忧参半。其中一枚“苦果”是,过高的PE让业内企业感到收购乏力,上海医药董事长吕明方7月30日在中国医药资本年会上表示,非上市公司PE值已普遍高于上市公司。
在上海医药副总裁葛剑秋看来,非上市公司PE值较高原因有二,其一是上市公司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公开市场,透明度较高使得其估值相对理智;其二则是PE团队越来越庞大,非上市公司作为拟上市资源有其潜在价值,因此估值较高。
“对我们来说,PE值不是做决定的唯一标准,并购的目的在于每一个团队都能发挥整合效应。如果一个企业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再低的PE都不可能考虑。”此前,上海医药曾因以25倍高溢价购下中信医药饱受争议。
不过,即便是在相对透明的二级市场,创业板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估值仍显疯狂。“投资人看好的是未来,而未来是最难以判断的。一种常见的盲目是,根据过去几年的发展就断定,行业的高速发展没有限制。”王健说。
招商证券资料显示,在全球制药企业集中的多个国家,制药指数相对大盘已呈现显著的折价。日本从2009年底开始,折价率一直处于100%的惨淡境地;美国则还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折价率在40%左右徘徊;印度自实施基层医疗体系和政策降价以来,去年开始亦陷入70%左右的折价深渊。而近两年来,中国的制药板块则一直在50%的溢价水平上下波动。
尽管受益于政府财政的持续投资,但医药行业今年的基本面并不理想,从国家发改委1~5月的医药行业运行数据来看,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574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9%,利润总额完成542亿元,同比增长18.5%。
“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收入小幅增长,但利润增幅却急剧下降19个百分点,预计今年全年的利润增幅只有15%~16%。”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招商证券首席医药分析师李珊珊研究发现,医药企业首发PE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当时所处的行情和公司所在的细分领域,而与公司成长性的联系并不显著。“正所谓干得好不如命好,命不好就要干得好,当然命好又干得好就是最好啦。”李珊珊调侃说。
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表示,优质制药企业的收购成本正在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复星医药开始将投资的重心逐渐转向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领域。他透露,公司去年与美中互利合资共推和睦家医疗后,又收购了一家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