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型、可弯曲型、插管型和ProSeal型LMA各数千至数万病例报道的观察发现,失败率分别为2%、2%、1%和1%。只是很少有研究对失败进一步细分,如置入失败,呼吸道梗阻,声门周围封闭失败等。有些区分这些情况的研究资料提示三者发生的比例相似。在使用扁桃体开口器或拔牙等口内操作手术时,呼吸道梗阻是通气失败的常见原因。在非头部或颈部手术时,喉罩移位的发生率约为0.1%,而口内手术则增至5%左右。
尽管已提出许多其他的LMA插入方法,包括旋转法、侧路法、LMA部分充气法、提颌法或直接喉镜法,但是与标准方法相比,仍未证实其具有更多的优点,有时更容易造成LMA位置不当。合适的麻醉深度、良好的润滑以及恰当的体位都有助于LMA的正确置入。此外,选择大小合适的LMA,必要时采用一些辅助插入装置不仅有利于LMA的顺利插入,并可使会厌处于正确的位置。
喉罩虽然有一定的失败率,但据统计,即使在施行心肺复苏时使用喉罩,86%病人可获得满意的通气效果。Trevisanuto报道新生儿复苏用喉罩,可使需要正压通气的新生儿气管插管率由67%下降到34%。Dob观察了PACU拔管后病人应用LMA和口咽通气道(OA)各26例,LMA组仅一例病人需要调整,呛咳少,咽痛少,氧饱和度好;OA组维持气道重度困难2例,中度5例,轻度12例,7例无困难。但Harnett比较了49例婴儿LMA和面罩(FM)加OA,以屏气、呛咳、喉痉挛、分泌物、呼吸道梗阻、氧饱和度低于95%为指标,结果发生率LMA15/27,面罩5/22。
Evans报道300例LMAProSeal,成功率98%,评分为容易91%,平均气道封闭压29cmH2O,20%病人可超过40cmH2O;胃管插入成功率98.6%。术后咽痛23%,24小时后16%。Brimacombe在一项384例病人多中心研究中,发现LMAProSeal插管较LMA难而慢,但气道密封好,插胃管快而容易,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咽痛相近。
Paech交叉比较SoftSeal和Unique两种类型LMA在168例病人一次插入成功率,分别为91%和96%;评价为困难者分别是17%和3%;粘膜损伤14%和4%;纤支镜可见声门分别为83%和73%;20cmH2O压力通气密封分别为59%和39%;吸入氧化亚氮麻醉后气囊压力下降3cmH2O和上升16cmH2O。
Campbell用纤支镜证实喉罩位置是否理想,发现直视喉镜下插入准确率为91.5%,而盲插的准确率只有42%。但两组通气均无困难。
LMA置入后不仅可以进行通气,还可以引导气管导管或其它器械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不过无论是呼吸道还是消化道,LMA的引导作用总有一定的失败率。经典型喉罩用于直接盲探气管内插管首次失败率高达50%左右(0%~67%),总体失败率也超过三分之一(0%~80%),使用光杖或纤维光索引导可使总体成功率提高到80%以上(失败率0%~45%),若用纤支镜引导失败率仅1%左右(报道0%~27%)。经插管型喉罩进行气管插管的成功率显著提高,直接盲探的首次失败率为27%(0%~47%),总体失败率10%左右(0%~56%),使用光杖或纤维光索引导可使总体成功率提高到99%(据报道失败率为0%~16%)。
在插管型LMA,Kundra在150例病人对比使用专用FTST导管、预热RuschPVC导管和Ruschlatex导管经Fastrach喉罩中的插管成功率,一次成功分别为86%、86%和52%;总成功率为96%、96%和82%,插入食道机率为7.4%、1.8%和29.7%。
导管等器械进入胃肠道的失败率在使用经典型LMA时很高,虽然胃镜可以100%进入,但胃管插入的成功率仅55%。ProSeal型LMA有专用插胃管通道,插入胃管的成功率超过95%,有报道插入胃肠压力计、TEE探头、热敏电阻等器械也几乎全部成功。
喉罩较少影响气管纤毛活动,术后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少。Keller用美兰注入左主支气管背侧面,用纤支镜观察40例支气管黏液转运速度,10分钟时分别为ETT13.0±1.4mm/min,LMA13.9±2.0mm/min;60分钟时LMA13.6±2.1mm/min,ETT6.9±1.2mm/min。Joshi等报道自主呼吸时呼吸功LMA1.4±0.3J/min,ETT为1.9±0.4J/min。
眼科手术时使用喉罩较少引起眼压升高幅度小,术后较少咳呛,喉罩拔除反应较轻,眼内压波动小。Gulati报道喉罩在小儿眼科手术中的应用,喉罩插入时眼内压无变化,术后拔出时眼内压由13.9±4.3mmHg升至19.3±7.6mmHg;而气管导管插入使眼内压由13.1±4.0mmHg升至19.9±7.3mmHg,拔管时更高达24.6±10.4mmHg。
Naguib回顾1947例小儿纤支镜检查,2岁以上小儿应用喉罩最多,并发症为1.9%,而经鼻纤支镜的并发症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