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统计,在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中,与代谢疾病相关的死亡率就高达35.7%,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死亡人数也占总死亡人数的27%。高血脂可以引起血管栓塞;高血压可以引起脑出血和脑血管破裂;高血糖可以引起糖尿病。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明确提出,防止心血管病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对机体构成的危害是巨大的,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第一, 要学会科学饮食。在一日三餐中朋友们要学会科学地吃、合理地吃。
一是早餐要吃好。我们在一上午工作所消耗的能量,都是早餐提供的。不吃早餐,到了中午就会感到特别饥饿,必然要多吃。这样,又会因为热能摄入过多而导致肥胖。久而久之,血脂和血糖都会出现代谢紊乱,严重时还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不吃早餐得患糖尿病的危险,比按时吃早餐的人要高出4倍以上。另外,经常不吃早饭,还会引起胃肠道疾病。
二是午餐要吃饱。有许多朋友喜欢吃洋快餐,其实洋快餐的营养不十分均衡。洋快餐一般都是高蛋白、高脂肪、低维生素和低膳食纤维。如果长期食用就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和肥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
三是晚餐要吃少。我们在晚餐中普遍存在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的现象。长期这种吃法,使心血管和高血压的比例比常人要高出4-5倍以上。晚餐以后,我们的活动量一般要低于白天。但是,血液中胰岛素含量却为一天中的高峰,胰岛素可以使血糖转化成脂肪被凝结在血管壁上。晚餐吃得太丰盛,久而久之就可以导致肥胖。肥胖以后,脂肪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出现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水平升高,有可能诱发Ⅱ型糖尿病。
所以,晚餐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减少畜禽类食物的摄取。
第二,要加强锻炼。锻炼的好处有很多,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通过锻炼,可以使血压和血糖,以及体重下降。对还没有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锻炼同样可以达到预防作用。
一是能给大脑足够的营养。空气流通,能够增加含氧量,运动过程就是在摄取清新的空气。
二是劳逸结合,脑体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要交替进行,工作的时间不要太长,中间要休息一下。对脑力劳动者来说,恢复大脑活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适当运动,积极休息。
三是科学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个人喜好和实际条件,请医生制定合适的“运动处方”。最好选择一些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健身的最佳方式。比如慢跑、快步走、自行车、游泳、跳舞、健身操、跳绳、上楼梯、划船、太极拳,以及非竞技性的乒乓球、篮球和羽毛球等项目,这些运动都是有氧运动最常见的形式。每天的运动累计要达到30分钟,每周至少锻炼3到5次。
四是计划运动。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健身需求,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不要选择那些过于剧烈的运动项目。从事脑力劳动的朋友,因为用脑频繁,容易得高血压和神经衰弱。可以选择那些促进脑细胞发育,提高心肺功能的项目,如爬山和打太极拳。身体肥胖,有糖尿病倾向的朋友,可以选择强度小、灵活和轻松的项目,比如步行、慢跑和骑自行车等。以降血脂和抗衰老为目的朋友,可以选择健身跑。以预防高血压为目的朋友,可以选择散步、骑自行车和游泳。
第三,要戒除烟酒。吸烟对心、肺都有危害,尤其是对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危害更大。统计表明,长期吸烟的朋友发生心脑血管死亡或者致残的,要比不吸烟的高出4倍。酒对消化系统,尤其是肝脏有损害作用,长期饮酒增加了肝硬化的发病率。
第四,必须规范治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除了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以外,还要注意体重指数不超标。每年要进行一次常规身体检查,不要为了节省一点检查身体的时间,付出不必要的健康代价。因为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紊乱等疾病,大多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那些已经有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有些病情属于慢性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但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药物以及一些心脑血管治疗仪器的干预有效控制病情,从而阻止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最后,闻达要强调一下:忽视了“心脑血管疾病”就是忽视了健康,“心脑血管疾病”付出的健康代价高,造成的死亡率也非常高。要想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就一定要控制住“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