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每次蹲下身子一段时间,尤其是蹲久了,起来的时候就会觉得头晕目眩、眼前一片黑,甚至要晕倒。这种情况,不少人会误以为是贫血的症状,随意买些阿胶、大枣、血豆腐等补血。其实,这还真不是这样,而是体位变化导致的一过性低血压状态,血压太低导致脑供血不足,才会出现上述不适症状,这和贫血完全是两码事。
案例:体位改变造成低血压了
有位76岁的老人,长假期间,儿子孝敬,天天开车带他出去兜一个小时的风,没兜两天,他得了个怪病。他下车后登石阶回家,没登两级就会跌跟头。他有高血压,但药物控制,血压一般在140/80mmHg呀?这是怎么了?就医,一番诊断后,给他装了个心脏起搏器,但出院后的第一个星期天,老人兜风回来,下了车后,没走两步又跌了跟头。反复就医,后来才发现,让老人跌跟头的原因是“体位性低血压”。他再兜风回来,在座位上活动一下手脚,慢慢下车,站一会,再登台阶,就再也没有跌过跟头了。
在中老年人群中,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起床一瞬间头晕,从沙发上站起时头晕,上厕所起身时头晕等。此时,人们总会想:“我血压升高了!”其实这是“体位性低血压”了!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年龄:65岁及以上年龄者体位性低血压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主动脉和颈动脉的压力感受器会变得迟钝,心脏快速泵血以补偿血压下降的功能也逐渐减弱。
2、药物:一些特定的药物可能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以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药物,治疗帕金森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西地那非(尤其在与硝酸甘油合用时)、麻醉药以及酒精。当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与某些药物合用时也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3、热暴露:暴露于炎热的环境中可能导致脱水,从而引起血压降低和引发体位性低血压症状。
4、卧床休息:因病长期卧床可使人变得虚弱,站立时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当病情好转,肌肉力量恢复后体位性低血压可得到改善。
5、妊娠:女性在妊娠时循环容量快速增加,可能导致血压降低。因而当快速站起时可能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此外,随着子宫的增大,其可压迫盆腔大血管而减少回心血量。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了,要如何治疗和预防?
1、老人起床或从坐位站起时必须动作缓慢,遵循三个“1分钟”的方法,即醒了睁眼平卧1分钟,床边双脚下垂坐1分钟,床边扶持站立1分钟,然后再缓慢行动。不要突然站起,站立后如有头晕,应继续卧床休息。
2、不宜久站,呈站立状态时要每隔几分钟活动一下。另外,弯腰后不可突然站起,应扶墙或借助其它物体逐渐起立。
3、运动锻炼可改善人体对血压的调节,持之以恒的运动有助于减少低血压发生,但应注意运动量不宜过大,也不可做体位变动过大的运动,以步行、慢跑、游泳等项目为宜,运动后应无气喘,心率不超过110次/分钟。
4、用降压药后,夜间起床小便最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夜间起床更要注意遵循三个“1分钟”的做法。
5、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感冒、饮酒等都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诱因,应该注意。
6、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起立或起床时动作应缓慢,做些轻微的四肢准备活动,有助于促进静脉血向心脏回流,站立时做交叉双腿的动作也有助于增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