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imv就是在压力控制模式下的SIMV模式,我们在使用呼吸机时要让呼吸机知道什么时候供气(相当于人开始吸气)、什么时候停止供气(相当于呼气开始),于是有了呼吸频率,如20次/分则在0、3、6、9....秒开始供气。但什么时候停止?于是有了切换模式:包括压力和容量切换。
压力切换是指呼吸机以一定的压力供气直到肺内压力与预设的呼吸机压力一致时呼吸机停止供气转为呼气相,而不管给了病人多少气。而容量切换是指呼吸机给病人预设的体积气体后就转为呼气相,而不管在供气中的压力变化,预设的气体体积就叫潮气量。压力和容量切换的方式就叫压力控制模式和容量控制模式,但这儿的模式预A/C、SIMV 等的模式是不同的。Pcontrol.就是压力控制模式下的预设的呼吸机压力值。如Pcontrol=25cmH2O就是指呼吸机供气到肺内压力为25cmH2O时停止供气切换为呼气相。(当然这是基本模式,其中还派生出很多模式)。
SIMV叫间歇同步指令呼吸,相对的IMV叫间歇指令呼吸,如设置R=6,实际病人有9次呼吸,在IMV模式下,在0、10、20、30、40、50秒呼吸机供气,而病人的9次呼吸呼吸机是不供气的,那么如果病人的某一次呼吸在8秒或第9秒,到10秒时病人要呼气,机器要供气就会产生人-机对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就设计了一个感应装置在机器每次供气前(或后)的一小段时间如0.5秒、1秒提前感应病人是否有呼吸,如果有机器就自动推迟供气一段时间,这样就避免了人-机对抗,这个模式就叫SIMV。
但是在IMV、SIMV时病人自主呼吸机器是不供气的,这又有了新问题:病人的呼吸肌力量不够,每次吸气可能很少,如50ml达不到要求反而使呼吸肌疲劳,但老是机器供气又会使病人呼吸机依赖,自主呼吸冲动消失,于是在IMV或SIMV时在病人自主吸气时我们设置了一个辅助的压力帮助病人,这样病人的呼吸冲动保持了,呼吸肌疲劳问题解决了,呼吸肌也锻炼了。这个辅助的压力就叫Psupport。
百济商城专员提醒消费者,在“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是20次,呼吸机设定的频率是15次”时有可能机器的某次供气与病人的吸气重叠,因此总的呼吸频率在20--35次之间,又由于呼吸动作也需要时间,因此机器供气会一直推迟,实际上总的呼吸频率可能只有25次左右。
又另,“病人的自主呼吸频率是20次”如果不是ARDS,ALI、肺弥散功能障碍,间质纤维化等,应该是机器没有设置好,病人还有缺氧,需要增加通气量来纠正缺氧,所以呼吸频率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