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忘性大已是不争事实。许多热极一时的网络事件来的快、去的也快,非常符合网民的“7天记忆”。这些事件里,证据确凿的也就罢了,那些最终证伪的只能留下受伤者一地鸡毛。
前不久的鸿茅药酒事件即是一起典型的虎头蛇尾闹剧。从毒药风波到造假风波,从豹骨到广告,“层层黑幕”引发网友掀起一波波的浪潮,足足持续数月。然而数月之后,当记者从呼和浩特深入乌兰察布凉城县层层取经、深入调查后,真相却再也难以激起网民兴致。
一问鸿茅,药方有没有效
事件中部分观点认为,鸿茅药酒与江湖术士的骗人“符水”毫无两样,方子是营销方凭空捏造的。
记者求证,鸿茅药酒属中医验方酒剂,由67味中药材配伍制成。按中医说法,该酒的确有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之效。据《凉城县志》记载,清乾隆4年(1739年),厂汉营开始生产鸿茅酒,由山西榆次王家铺中医王吉天配制。为考察鸿茅药酒的功能主治范围、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1996年11月至1997年4月,原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三级甲等医院)对鸿茅药酒进行的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品在适应症范围内临床疗效较好,对消化、神经、心血管、造血系统和肝肾功能均未发现不良影响和毒副作用,提示其在治疗量范围内具有较好安全性。
1995年和1996年,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鸿茅药酒做了药效学研究、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药效学研究结论为:显著地增强机体的抗炎能力和镇痛能力。急性毒性试验报告结论为:在最大给药浓度(挥去酒精),相当于临床用药量的1100倍以上的情况下,仍未见中毒致死现象,提示其毒性较低。长期毒性试验报告结论为:在所用剂量最高达临床人用量的4380倍时(挥去酒精),在对生化、血相及白细胞分类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等指标中,未见大鼠出现明显的毒性反应。2003年,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鸿茅药酒为甲类非处方药。
1999年至2006年,原鸿茅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由于连年亏损、长期停产、严重资不抵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两级政府招商引资,重组了这家老企业。鲍洪升告诉记者,他来的时候,厂房破败不堪,没有一块玻璃是完好的,他带领团队在偏僻的县城住了12年,从一砖一瓦开始,艰苦奋斗,才创造了企业如今的繁荣。2010年,商务部授予鸿茅药酒“中华老字号”;2014年,其配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二问鸿茅,药酒是不是真材实料
事件中,部分观点认为鸿茅药酒不含豹骨涉嫌造假。也有对立者表示,原材料含有豹骨涉嫌违法使用野生动物材料。另外,有专家表示,何首乌、附子、槟榔、半夏、苦杏仁为毒性药材,服用后可对人体造成伤害。
关于前者,之前已有记者进行跟踪采访,其观点来自成都商报关于豹骨入药的采访报道。一位数学老师向鸿茅药酒企业出售过豹骨,该豹骨系父辈留下的库存豹骨,并且无论是当年国家林业局的查验封存、还是2018年的委托售卖,手续上、程序上的合法性无可挑剔。“豹骨买卖”无惊人内幕,动物入药也由来已久。宜宾市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科科长杨峰辟谣称,在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前,捕猎、贩卖野生动物都不违法。
关于后者,记者分别索取了近半年的官方与第三方毒性检验。舆情爆发后的4月至5月,食药监部门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鸿茅国药进行的多次药品飞行检查,“飞检”是不预先告知的监督检查,具有突击性、独立性、高效性,多次飞检结果均符合规定;5月8日至5月10日,山西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对送检的三个批次鸿茅药酒,进行了毒性成分分析并出具鉴定意见,检验结果显示三个批次的鸿茅药酒均未检出有毒物质;6月至7月,广州、南京两市药检所也分别抽取流通环节不同批次的鸿茅药酒进行全项检验,结果也未检出有毒物质。
也有学术协会出面澄清。2018年6月,就鸿茅药酒事件,中国民族医药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鸿茅药酒安全性评价会议”发布专家论证意见。意见称,鸿茅药酒中所含制附子、制天南星、制半夏三味药材全部是经炮制减毒后入药的饮片,具有安全性。
三问鸿茅,药酒生产是否合格
为此,记者实地探访了鸿茅药酒生产基地。由于制剂车间要求比较高,为全封闭式,区域的微生物、尘埃粒子、温湿度都要严格控制,虽然记者已经换上了防护服,但因为防护级别达不到D级要求,未能进入。记者求证了鸿茅国药的国家级认定资质,目前已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药品GMP认证、基酒生产SC认证,产区符合药监部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D级洁净区。
记者在周边发现,目前厂区多个墙角安装了网络数字摄像装置,共120处,除了公司安装的用于防盗的60初摄像头外,政府药监部门也安装了60个,主要安装在提取车间、制剂车间、分离车间及相关库区,用于生产质量的日常监控管理。
质量负责人王建国介绍,长期以来,鸿茅药酒生产工艺稳定,每批次鸿茅药酒都要经过质量管理部门检验合格才能放行,整个生产过程处于食药监部门的严密监管之下。2013年至2017年,鸿茅药酒共抽检和送检15批次,经自治区、市两级法定药品检验机构及专业的检测机构对鸿茅药酒的全部或部分指标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均符合有关标准。
关于产品使用情况也有较为完整的跟踪数据。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信息显示,2004年至2017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共检索到鸿茅药酒不良反应报告137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瘙痒、皮疹、呕吐、腹痛等;监测到的情况中,未发生过死亡病例和群体不良反应事件。记者了解到,鸿茅药酒在2004年至2017年期间累计销售4000多万瓶,经计算,其监测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百万分之几,远低于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推荐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十分罕见(<0.01%)”的标准。
目前,该报道已由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刊发,但声量较风波之时显得杯水车薪。三问鸿茅背后的网络怪现象令人深思。
当前页面地址:http://www.zgysw.net/news/5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