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石是痛风发展到慢性期的一种特征性损害,此时,如不加以干预治疗,会导致关节骨质遭到损毁,进而可引发关节肿痛、僵直、畸形甚至是骨折等严重后果。
很多痛风患者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痛风创面破溃后不容易愈合”。其实这是是因为作为“痛风石“的我引起机械性挤压,造成表面皮肤变薄,最终皮肤撑破,皮肤破溃后持续尿酸盐结晶流出,加之痛风创面血运差,细胞再生力弱,创面经久不愈,继发感染几率增加,出现慢性化脓性病灶。
由于痛风石为痛风慢性期的一种症状表现,目前对于这类痛风石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碱化尿液
通过碱化尿液,可以帮助溶解体内的尿酸盐,同时有利于尿酸的排出,包括多吃碱性食物,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碱性药物进行治疗,但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降尿酸药物
降尿酸药物主要通过药物降低体内尿酸浓度,进而达到溶解痛风石的目的,保持体内尿酸低于300μmolㄍL可以减少痛风石。
手术治疗
对于痛风石影响到关节功能,出现关节活动障碍等严重情况,可以考虑采用手术切除痛风石的方法进行治疗。
痛风石一旦破溃,则很难自行愈合。尤其是大的痛风石破溃后,由于溃口较大,则更难愈合。这是因为,形成痛风石处的皮肤因长期受到化学性刺激和侵蚀,皮肤结构和营养均遭到破坏,局部的血液供应较差,细胞再生能力低下而影响其修复。同时,该处仍然有尿酸盐结晶在不断排出,刺激创面而阻止其愈合。再则,破溃后的皮肤和周围的软组织还容易发生继发感染,一旦感染形成,往往演变为慢性化脓性炎症,久不愈合。
组织的破坏以骨和软骨最为显著,骨上可以形成虫蚀样或穿凿样损害,严重者可致骨折、关节脱位及关节畸形。尿酸盐沉积量可以很多,特别是在手、足和鹰嘴囊等处。晚期患者沉积可达数百克,造成肢体明显畸形和功能障碍。患病早期如果给予适当的治疗可以取得一定程度的好转,但痛风破坏性病变的晚期改变,是不可能完全恢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