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近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了新时期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即“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新时期工作方针与时代同频共振,必将引领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迈向新高地。
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既有历史延续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与我国上世纪50年代和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卫生工作方针相比较,不难发现,卫生与健康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不变的是初心不改,将人民健康作为最宝贵的财富。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长期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主线和宗旨,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将健康作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也体现出党和政府维护人民利益的责任和决心。
如今,经济有了进步,社会形态和公众理念有了变化,健康中国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扩充,新方针的调整是顺势而为。新时期工作方针将“以农村为重点”调整为“以基层为重点”,反映出社会的变迁,契合城镇化建设大局和统筹城乡发展趋势。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城市流动人口增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薄弱成为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医改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普遍提高基层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群众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追求,全民健康才有坚实的落脚点。
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以创新为动力本源的,健康中国梦的实现,必然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持。医疗技术、高端器械、检测装备、诊断能力等飞速发展,共同推动医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地服务于百姓的健康福祉。当前,医务人员积极性待提升,健康产业发展待开拓,人民群众健康诉求待满足,还有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待清除。卫生与健康事业需要从理论、体制、管理、技术多个层面进行改革。唯有真正迈开改革创新的步子,才能更快更多地释放健康红利。
在“互联网+”时代,不少传统行业通过嫁接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智慧转型,处在“风口上”的卫生与健康行业更被广泛看好。当网络经济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卫生健康相关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远程医疗、智慧医院、精准医学、健康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只有敏锐捕捉、积极行动,才能抓住新的增长点。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不仅源自对发展成果的“共享”,也源自对发展进程亲身参与的“共建”。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到“人民共建共享”,展现的是新时代的主人翁精神。时代赋予健康进一步社会化的新内容,一方面要激活政府的能量、市场的能量、民间的能量、全民的能量,共筑健康防线;另一方面全社会共享健康成果,实现健康公平可及。
新方针明确了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整体思路,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从新旧方针的“变与不变”中,可以体味出一种“扬弃”,有坚守,更有突破。变化的是方法、手段和路径,不变的是党和政府力促全民健康的理念、目标和原则。我们要在新方针指导下,进行新的开拓、新的协调、新的动员,用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用健康中国托起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