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天舒 通讯员方红娟)日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成功从一根大鼠触须毛囊上获得大量干细胞。该研究有望运用到烧伤等大面积皮肤损伤和皮肤病治疗中,为重建皮肤功能提供充足“货源”。这一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细胞移植》杂志上。
据专家介绍,毛囊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成表皮、毛囊、皮脂腺等,也能参与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毛囊干细胞是治疗皮肤损伤和皮肤病的重要干细胞来源,但是在临床应用之前,必须解决一个瓶颈问题,那就是如何从皮肤组织中获得足量的毛囊干细胞,从而满足临床需求。传统的毛囊干细胞分离方法是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但该方法需要大量皮肤材料,并且得到的干细胞不易成活。因此,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毛囊干细胞获取方法很有必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段恩奎课题组为此建立了一种新的毛囊干细胞分离和纯化方法,被称为器官培养法。研究人员用一根大鼠触须毛囊,成功获得了大量可以长期传代培养的毛囊干细胞。该干细胞易于纯化,自我更新能力强,研究人员将这种毛囊干细胞与真皮成纤维细胞一起移植到裸鼠背部后,成功形成了新的表皮、毛囊和皮脂腺。
该研究为毛囊干细胞走向临床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