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模式正悄然变革,改革势必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临床实践和创新能力等多项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实习阶段是医学生进行医学实践的最初阶段,也是医学教育的关键阶段,是从学生到社会人的一个过渡时期,受时代背景和个人自我发展的双重影响,当代医学实习生不仅承受与社会发展、医疗工作带来的相关压力,同时也不得不承受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压力、适应迅速改变的环境等压力。压力的存在不仅影响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同时也影响教学医院医疗工作的开展、甚至社会和谐,因此在医学生实习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非常必要。
温州医学院学生处刘葵等人在《中国医院》杂志2010年第11期发表了《开展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文章,指出开展医学实习生心理健康工作是实现医学实习生心理和谐的现实需要,是加强医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需要,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长远需要。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时期的实习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实习单位主管部门、科室和带教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高度重视实习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实习生教学计划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使其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延续性。做到管理和科研并举,提高管理科学化。文章指出,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形成“医院-科室-实习组长”等形式的网络管理体系,建立危机预防与处理预案,使危机预防干预与心理咨询并重,加强心理疏导的实效性。另外,通过进行入院和入科教育,加快实习生环境适应过程、提供和拓宽诉求渠道,满足实习生合理需求、改善带教方法,调动实习生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群体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帮助实习生实现自我心理调适和道德内化等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行心理健康教育人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