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甘贝贝)9月12日是预防出生缺陷日。当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在京共同举办2016年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宣传活动。据介绍,我国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已初见成效,内脏畸形、遗传代谢病、功能异常患儿的发现率和确诊率不断提高,治疗和康复水平提升,极大减轻了出生缺陷的继发损害。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严重肢体短缩等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从2000年的11.96/万降至2015年的2.18/万,从出生缺陷发生顺位的第3位降至第12位。综合防治措施显著减少了出生缺陷导致的儿童死亡。
活动中,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指出,近年来卫生计生部门围绕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启动实施系列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地中海贫血防控试点等。让育龄妇女怀得上、留得住、生得好是当前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做好妇幼健康工作和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大力普及优生科学知识,落实三级防治措施,努力提高患病儿童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完善出生缺陷三级防治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孙先德说,“十三五”期间,中国残联将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推动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目前,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以全国年出生数1600万名计算,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患儿约90万例,其中出生时有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25万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