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衣晓峰 方庆伟)“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4.5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0.83%。以内,5岁以上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2.69%。以内,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9.50/10万以内,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下降到30%以下。在近日召开的黑龙江省卫生工作会议上,该省明确提出,到2015年年末,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初步实现均等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实质进展。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争取达300元以上,参合农民住院费用报销最高封顶线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10倍左右。扩大城乡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范围,特殊重大疾病报销比例可达90%以上。全面推进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全省73个县级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其中10个达到三级乙等水平,100个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卫生所达到一般乡镇卫生院水平,力争每个街道办事处设置1个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会议提出,今年3月底前,全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通过省政府采购中心平台采购基本药物,必须全部配备使用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对899个乡镇卫生院和52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核编、定岗,实行人员聘用制管理。今年,全省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提高到25元。今年年底前,城镇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要分别达到90%和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