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平安 实习生 赵 瑾□
“截至1月21日,冰冻灾害已使玉屏县24680人受灾,农作物受损95650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30.04万元。”不时传来的低温雨雪凝冻消息让今年年初来京参加全国卫生工作会的王建富很不安。
王建富告诉记者,2008年遭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天气突袭后,贵州省便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今年的应对从容有序多了。卫生厅已成立抗雪凝工作领导小组,针对老年人、困难群众,尤其是地处深山老林、交通极为不便的群众以及途中滞留人员等重点人群,提供卫生应急救援。在发生雪凝灾害导致人员滞留的地方,设置临时医疗点、派出巡回医疗队和卫生防疫队,主动开展诊疗服务。
拿着2011年全国卫生工作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的报告,王建富反复琢磨 “转变卫生发展方式”这个新提法。他说,以新农合为例,全国做得都不错,参合率平均达到了90%以上,贵州实现了96.28%。国家要求在“十二五”达到90%以上,很多地方提前实现了。但是下一步要完善制度、提高管理,这是有难度的。特别像贵州这样的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比较差,交通闭塞,群众看病就医报销是个大问题。另外,过去人力报销,有人在里面暗箱操作、套取资金。而随着筹资水平的提高,新农合资金流动特别大。王建富粗算了一下,贵州今年的新农合资金有50多个亿。“不得了,管理不好怎么办?”
“我感觉,要管理好这么大一笔资金,就像部长报告中提到的那样,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好信息化手段,这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贵州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和中国移动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其投入2个亿把所有村的卫生信息高速公路修通了,现在上线运行的已经有60个县,惠及农民有1500多万。基金安全也有保障了,谁也做不了手脚。”王建富说,贵州省有88个县(市、区),2011年要努力实现新农合信息化全覆盖。
王建富认为,目前最迫切的是要搞好疾病预防控制,确保不再发生新的地方病。他介绍,贵州省是全国地氟病流行范围最广、患者最多、危害程度最深的省,地氟病患者约占全国病例数的一半,共有37个地氟病流行县,约1000万氟斑牙病人、107万氟骨症病人,病区农村人口达1500万人。他介绍,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工作过,对地氟病十分重视,曾批示贵州要克服一切困难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控制地氟病,贵州省将其列入“一把手工程”,由省委书记亲自过问。王建富介绍说,2008年12月,省政府和卫生部签署了共同加强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防治工作合作协议,提出了省部共建共同推进贵州省地氟病防治工作进程。2009年,国家又将地氟病防治列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中央和省级财政进一步加大了防治经费投入,中央财政补助经费达到2亿元,省财政安排配套资金8500多万元。2010年,中央财政补助已达到4.4亿元,省级配套达到1.8亿元。
“在改灶过程中,有些地方曾出现国家给农民购买炉子的专项资金被一层层雁过拔毛。我经过深入调查,搞出了用货币直补以及兑换券的方式,真正让农民受惠。我发现无论是具体医疗业务还是重大传染病,管理机制都很重要,发挥政府的管理效能,也是推动卫生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王建富说。
对于“十二五”卫生发展指标,王建富认为贵州因为基础薄弱,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要继续加大基础医疗服务机构建设,现在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投入都已到位,今年,全省88个县医院全部建成。全省1.8万个村卫生室,地方政府拿钱,一个5万元,全部实行标准化建设,按计划今年能完成3483个。贵州省的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处于高位,拖了全国的后腿。基础夯实后,我们对完成甚至部分超过‘十二五’卫生发展指标是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