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 璐□
“方便百姓看病就医,提升新农合运行管理水平,督促各级医院控制费用,在基层医疗单位推行绩效考核……如果少了信息化这个抓手,这一切将无法实现。”回想起江苏省新农合信息化建设从2003年起步至今的历程,该省卫生厅农卫处处长姜侖深有感触。
■结报越来越方便
姜侖说,江苏省新农合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最初的想法就是让群众看病更方便,不需要自己先行垫付看病费用。2005年年底,在国家新农合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出台之前,该省已有90%的县实现了新农合计算机管理,基本实现了县内就医即时结报。此后,各统筹地区逐渐全面实现新农合信息化管理。随着乡镇卫生院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和村卫生室信息系统的“上马”,县、乡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现联网即时结报,村卫生室计算机结报比例达到70%。同时,信息系统还提供医疗救助信息管理功能,使贫困参合群众在就医时能够得到新农合和农村医疗救助的“一站式”补偿。
“老百姓在县内看病报销方便了,但到县外就医还是不能即时结报。”姜侖说,当时各县的信息系统还是一座座“孤岛”,为此,江苏省于2008年开始启动新农合省级信息平台项目建设。
2010年8月,该省新农合省级信息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需要外转就医的患者可以在当地合管办,通过省级信息平台向省级医院提出转诊申请。省级医院根据病人病情和医院收治能力及时作出答复,约定就诊时间,并为参合人员开通接诊绿色通道。在省级医院医治结束后,参合人员在出院时只需交纳个人自付部分的医药费用,不需回到参合地办理补偿手续。据了解,目前该省已有15家三级医院与省信息平台实现联网,另有多家医院正在积极申请。
在南京市儿童医院,记者见到了正在为孩子办理出院手续的王先生。王先生家住盐城市响水县,他告诉记者,今年2月,自己8个月大的小孩被查出患有小儿先心病室间隔缺损,通过网上预约,孩子在3月25日顺利住进医院,现在已经痊愈。由于自己同时享受70%的新农合报销和20%的医疗救助,所以只需自付5000元。
■基金管理更精细
目前,江苏省已有66个统筹地区完成县级业务系统升级改造,实现了统筹地区新农合基础数据、就医诊疗数据、即时补偿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及时上传。那么,这些收上来的数据又该如何利用?
姜侖介绍说,信息系统一旦发现新农合基金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便会发出预警。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管理应用系统,查询到每个参合人员的基本情况和参合缴费信息,以及每次就医的诊疗信息,还可以通过基金监管、业务监测,动态了解各地新农合基金使用情况、次均费用、各医疗机构就诊人次等业务信息,及时发现新农合运行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借助省级信息平台,管理部门还可以实现对各地区新农合运行情况的精细化评估。据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黄学宁介绍,以前,该省对各县新农合运行情况的评价仅限于为单个指标打分,无法进行综合评价。而新的智能决策系统通过为15个核心指标设定权重,可对各统筹地区新农合运行绩效进行整体量化评分。评分采用千分制,在计算时淡化了各地区逐渐趋同的参合率等指标,加大了费用控制、病人流向、门诊和住院补偿资金分配、基金使用率等指标的权重,最终计算出总分和排名。由于对各指标的权重设置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对各地合理使用新农合基金可起到引导作用。
县级新农合管理部门作为补偿政策的直接操作者,在进行管理决策时同样得到了智能决策系统的帮助。南京市浦口区卫生局副局长王秋白告诉记者,在确保收支平衡并达到实际补偿比目标的前提下,各地区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测算出适宜的补偿方案。
■费用控制有抓手
为严格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江苏省通过在信息平台上建立专有模块,促进各地开展单病种付费、定额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
据介绍,从今年4月1日起,浦口区开始在新农合区、镇街及村级定点医疗机构实施门诊总额付费,在区级定点医疗机构实施住院按单元付费,基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考核均在网上进行。按照约定,基金结余部分的50%将作为医疗机构收入,50%滚存使用;超支10%以内部分由医疗机构和新农合基金分担,超支10%以上部分由医疗机构自付。
同时,各统筹地区经办机构还可以利用异地转诊系统,引导老百姓向收费相对合理的大医院转诊,从而督促大医院控制费用。王秋白说,在患者通过当地合管办向省级医院提出转诊申请后,所有具备收治能力的省级医院都会作出回复,这时选择权就掌握在病人手中。而合管办则会根据各医院的专科特色和既往收费情况,对患者提出转诊建议。
此外,浦口区还计划利用新农合信息平台对基层医生实施绩效考核。“考核指标的设定会促使医务人员进一步控制医疗费用,并最终使基金运行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王秋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