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燕
公立医院的特需服务一直存有争议。支持者认为它能满足市场需求,反对者则认为它是营利性服务,不应存在于非营利性医院,而且它服务于少数富人,破坏了公平性。还有专家建议要取消特需门诊,理由是特需门诊虽然由名专家出诊,但其诊疗服务水平与普通门诊无很大差别。即便医生再优秀,对于初诊病人,也只能是先开出几张化验单,但是患者对此则要支付高额的挂号费。如果看特需门诊的患者是只需吃几片药的小病患者,则更不划算,而且这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在我看来,服务高价,其质量标准也要高。例如服务的附加值要高,服务的满意度要高,如果质量不高,那么服务高价很可能会成为导致患者不满或引发医患纠纷的导火索。因此,提供特需服务,关键是要处理好“物有所值”的问题。
鉴于特需服务仍可合理地存在于公立医院,不妨对之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使其更加合理并能取得医患双赢。服务改革也是减少质量隐患和不确定性的有效方法。
在“特需门诊”改革方面,不妨借鉴一些大医院的改革尝试,即以医生逐级转诊制度取代特需门诊或专家门诊。此举无疑是兼顾效率与公平、取得医患双赢的有效改革。患者必须首先看普通门诊,如果疗效不佳,主治医师可将其转诊给上级医生。级别越高的医生,挂号费可越高,但不能高得离谱,比普通门诊挂号费高两三倍较为合适。
未来的“特需病房”应从公立医院中剥离出来,与优质民营医院合作经营。二者在合作上可优势互补,公立医院只负责定期输入资深医生,民营医院则负责提供除医生之外的所有资源,包括固定资产、资金及全面的经营管理。这样才能确保“特需病房”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而且能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感到物有所值,真正有满意感。
双方合作开办“特需病房”,可以实现多赢,不仅可取得合作双赢,更关键的是能取得医患双赢。与此同时,合作也符合医改方向,因为医改允许公立医院资深医生“多点执业”,也鼓励形成“多元办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