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考拉
迄今为止,还有什么行业是“互联网+”涉及不到的?几乎没有!但任何行业“互联网+”的核心都不是互联网,而是行业本身。比如,过去医疗信息化喊了很多年也没有解决的号贩子的问题,“互联网+”能行吗?
去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推行手机APP挂号,但消息刚刚传出,微博上就有人感慨“与其要一个医院的APP,还不如多存两个号贩子手机号实在”。近年来,医院和管理部门没少借助网络平台和通信平台解决挂号问题,比如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和114挂号平台,以及医院的官方APP,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去年有媒体探访发现,医院APP挂号一经推出,便出现一堆专业用APP抢号源的黄牛党。
可谓“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在医院挂号问题上,互联网似乎失去了所谓的颠覆能力。相反,北京22家市属大医院取消现场放号,推广预约就诊,成为大家期待的良方。
为何“互联网+”在医疗领域里常常会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看到,医疗资源就像春运的火车票一样,不单单是稀缺商品,更是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被定义成为的公共福利品。被认定“人人有份”的公共福利,而在老百姓的心里公平就是至高原则。医疗资源本应该是人人都享有且公平想享有的,但优质的医疗资源不仅仅稀缺且高度集中,必然会催生了寻租空间。
“互联网+”所能颠覆的,只能是传统行业中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以共享型的经济和信息架构来解决掉多余环节。在医院里挂到专家号是明明是作为一个公民手中的权利,实际上黄牛的存在把这最普通的权利化为其手中的利益。互联网很难赶走黄牛,最大的原因是资源不对等。资源不对等,是体制性的深层弊端,仅仅依靠互联网的外部颠覆,很难达成实质性改变。别忘了,优质的资源永远是稀缺的,人类的欲望会永无止境地膨胀。
资源稀缺作为不可更改的本质,很多人早已默认,遇见插队、走后门的现象也只能默默地接受。但他们未必会容忍这种结构里滋生出来的寻租链条,时间久了遇上积怨,就足以变成汹涌民意。
互联网对医疗行业的改变应该起到的是推动和优化的作用,其本质还是要保证医疗行业链条内部的完整性,做到“好无节于内,不陷诱于外”。医疗机构本身更应秉要执本,越是封闭性的顶端资源结构,越需要更严苛的监管。专家号虽少,但对资源分配的各环节进行严格设计和监督,保证起码的机会均等,依然重要。
“互联网+”与医改共鸣要把握体制创新的方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除了技术创新,更需要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理念创新。而当前正在逐步推动着医疗体制机制的变革,首先表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上。当前医改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不管是看病过程中的信息化服务,还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等,我们都期待“互联网+”这种思维工具能够为医改提供切实可行的一些办法。
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是政府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为统筹推进其他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目前,医疗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在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增强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运营绩效诸多方面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互联网技术应该首先针对医改难点,发挥自身价值,有所突破。
分级诊疗制度是提高医疗整体效益、牵动供需双方、解决人们看病就医困难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当前,不少地区都开始探索,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这也就要求患者的健康和诊疗信息能够在各个医疗机构之间及时流动,让医师能够对患者健康信息进行全面全程跟踪,并提供连续性的整合服务,在这一方面,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数据共享和医患互通。
公立医院改革也是医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建立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医院管理则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互联网技术应该进一步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优化流程,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更重要的是,需要互联网技术在加强对医院整体绩效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应用,强化公立医院监管和评价,通过对服务行为、财务会计和医疗费用等大数据的及时获取和分析比较,来提高监管能力,为精准制定相关政策决策,引导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更有,如何帮助医务人员开展精准、规范的慢性病治疗和管理,提高医患双方沟通互动,推动和方便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庭来开展自我管理,为医务人员在应对疾病谱变化、诊疗环境变化、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扩展更好的学习途径等,互联网技术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互联网+”依旧是一个新兴的概念,与医改共鸣要把握方向,规范推进。对比之前的例子,在推广网上挂号服务时,要统筹大小医院、上下联动,引导公众更多到基层看病就医,而不能只是单纯地让大医院看病越来越方便。在互联网与医疗不断融合的过程中,相关行为和服务还应符合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守相应的医疗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更好地保障医疗服务的安全和质量。
互联网+医改的多角度突破值得期待
医疗方面的问题不断发生,相关的政策出台,医院的行动大家也都是有目共睹的,改来改去,大家都统一口径说由于市场环境问题,没法根本解决。但这是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加上互联网可能会在几个角度上有所突破:
第一,解决中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人民均等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互联网给医疗领域带来了它的分享性,因为互联网的天性就有一种打击垄断的共享性,这一点应该给我们讨论的问题带来新的曙光。
第二,分级诊疗推不动,其中一条是许多患者对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不信任,还有基层卫生资源不够优质,很多情况下医生也不称职,问诊也只是草草了事。互联网的信息分享能力从技术上给我们带来新的突破,也就是可以利用互联网解决分享医疗卫生中人力资本、优质资源的能力,这是互联网本性所在,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第三,因为既得利益集团格局已经形成,所以医疗改革在很多方面受到牵制,互联网的开创性质有利于打破既得利益群体,在互联网中信息不再是垄断的,不能垄断信息就难以保持垄断地位及其造成的原有的利益格局。
第四,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成本的表现方式,其实是用成本作为一种不作为和不突破的借口。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具有边际成本为零的性质,这个性质让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进去,同时也可以显著的降低信息费用和交易费用。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真实降低了医疗成本,另一方面至少不能以成本为借口妨碍改革,医药分开的障碍也是和信息不对称,信息垄断,以及所谓的监督成本是有关的。
结语
理论上,解决“号贩子”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增加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当专家号不再稀缺,患者就不需要彻夜排队,号贩子自然也就没了机会。不过这个过程注定一路漫长。而客观来讲,即使医疗资源供给总量充足,优质医疗资源也注定永远稀缺。
当前医改面临诸多有待解决的难题,不管是看病过程中的信息化服务,还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等,我们都期待“互联网+”这种思维以及工具能够为医改提供切实可行的一些办法。患者要专家号去治疑难杂症,相关部门也可以让“智囊团”去治黄牛;对于号贩,集思广益总会开出一个标本兼治的良方,不让看患者病这件事比医生治病还要困难。让互联网企业的外部努力和治疗黄牛的内部对接,做到真正的“里应外合”,才能促进互联网医疗的超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起来。
医疗行业不同于其他的传统领域,它与互联网的结合中有更多的人文因素含在里面。在整个产业链条、社会关系之中,贯通首尾的始终是人,是健康,是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就互联网+医疗的价值论而言,我们既希望通过它改变环节,也希望通过它改变一些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