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张国清 记者王 丹)日前,解放军307医院青藤转化医学中心主任刘兵课题组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杨晓课题组合作,在哺乳动物造血系统的起源研究中,发现小鼠胚胎头部是造血干细胞发育的新位点。这一研究结果于11月2日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的子刊《细胞—干细胞》上。评审专家认为,“该研究阐明了一个之前遗漏的非常重要的造血干细胞发生位点”。
据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解放军307医院博士生李专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兰雨介绍,造血干细胞的胚胎起源是干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且一直存在争议。主流学术观点认为,胚胎尾侧的主动脉—性腺—中肾区(AGM区)是小鼠胚胎内唯一产生造血干细胞的区域。虽然有证据提示头侧造血活性的存在,但一直缺乏系统性研究。
为深入分析胚胎头部的造血活动,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长达1年的移植实验。最终发现,10.5天~11.5天的小鼠胚胎头部细胞与AGM区细胞相似,能长期、高效重建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整个造血系统,这表明其具有标准的造血干细胞潜能。进一步的形态学分析表明,小鼠胚胎脑部的血管腔中存在“出芽”的血细胞簇,提示脑血管内皮细胞有生血的活动。此后,通过纯化的内皮细胞功能分析以及可诱导的内皮细胞命运示踪等手段,确认脑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产生造血细胞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课题组利用一种独特的脑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Cre重组酶转基因小鼠进行研究发现,脑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可以原位产生造血细胞,并且能够贡献成体的造血干细胞及各类成熟造血细胞。
刘兵表示,上述原创性发现将开辟“脑血管造血功能”这一全新的研究方向。这些独特起源的造血细胞的生理和病理意义亟待深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