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谭 嘉 通讯员姚永玲)日前,心血管基础研究国际权威期刊《循环研究》特别为一篇出自中国的关于心力衰竭的研究论文配发述评,高度评价该发现揭示了心力衰竭病理过程的关键调控机制。
这项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幼怡、高炜、冯新恒、徐明等与北大生命科学院王世强教授实验室、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等单位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研究揭示,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24表达异常,导致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关键结构蛋白junctophilin-2功能失调,进而使兴奋收缩耦联减弱,是导致心衰发生的主要原因。
据张幼怡研究员介绍,如果把心脏比作一个电动机械装置,每一次心跳都是心电信号转化为机械信号而引发的,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其中,钙离子的转运是引发心脏跳动的关键因子。
此前,生物膜与膜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世强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卫生部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张幼怡教授团队合作,从细胞膜钙通道与肌质网钙释放通道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心力衰竭的分子机制,证明二者的耦联效率在心力衰竭中进行性衰退,且其关键原因是确定这两个分子所在膜结构junctophilin-2(JP2)表达下降。
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张幼怡等继续寻找心力衰竭过程中JP2表达量下降原因。他们发现,JP2基因的非编码区有两个miR-24结合位点,且心力衰竭细胞中miR-24表达量显著上升。由此系统证明了miR-24上调抑制了JP2的表达,从而导致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重塑和效率下降。该发现首次将上游信号传导途径与下游收缩功能的减弱联系起来。《循环研究》配发的述评指出,这为未来探索心力衰竭的治疗对策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