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昊□
近日,江苏省通过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考核评估,成为“湖区五省”(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和江苏5个长江流域血吸虫病主要流行省)中率先达到传播控制标准的省。历史上,江苏省曾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调查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该省累计有血吸虫病人253万,钉螺面积曾高达14.73亿平方米,流行村人口曾达1300多万。
从疫情最重到首个达标,有人说,江苏经济条件好,有钱搞起血防当然容易了。江苏血防达标真的是靠钱“砸”出来的吗?
■曲折起伏的人疫之战
血吸虫病在江苏省的流行,早在1600多年前晋代名医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便有记载。而近代明确提及的是1911年,美国学者浮士德发现人们从长江水浴后常患的“扬子江热”实际上就是血吸虫病。有史可查的最大一次血吸虫病“发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夏秋之交,扬州市高邮县新民乡群众忙着上滩下河,打草促生产,短时间内有4017人突发急性血吸虫感染,其中1335人死亡。调查结果更令人震惊:新民乡居民感染率超过80%,而昆山县居民的粪检阳性率更高达82.61%。
此后不久,毛主席写下著名诗篇《送瘟神》,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的血防工作。江苏省也开始了以查治病人为重点的大规模血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防治机构和队伍也正是在那时建立。1976年,江苏省宣布达到当时的“基本消灭血吸虫标准”。
但之后,江苏省的血吸虫病疫情经历了两次反复:1981年之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血防经费滞后、各级血防机构弱化等原因,全省钉螺面积大幅度上升,人畜的粪检阳性率也快速上升。1984年,该省重现散在血吸虫病急性感染病例。1989年,全省上报480例急感。此后,血防再次成为政府工作重点,各项投入都有所增加,血吸虫病疫情再次得到控制。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过度依赖世界银行贷款“以化疗控制疾病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项目,忽略了对传播途径的控制,1996年世行贷款项目到期之后3年之内,江苏疫情快速复燃,阳性钉螺密度和钉螺阳性率分别上升了111.08%和93.71%,临江地区急感病人成批出现。
“其实,历次低潮之前都出现过大量经费投入血防的黄金期,但是随后又都出现了疫情的反复。可见钱不是关键,防治策略才是关键。当然,江苏省的血防策略也在这样的反复中逐渐成熟起来。”从事血防工作30余年的江苏省血防所血吸虫病室黄轶昕主任医师说。
■细节决定成败
2004年,江苏血防进入“新时期防治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钉螺控制和传染源控制并重”成为全省的防治策略。“策略制定之后,如何执行到位成为头等大事。而许多细节是决定策略成败的关键。”黄轶昕说。
以查治血吸虫病人为例。传统的查病使用粪检,这让检验人员和老百姓都感到不便。同时,粪检还有一个致命缺点——出结果慢。为解决这个问题,江苏省血防工作者发明了血吸虫病快速免疫诊断试纸条、试剂盒,只需取极少量的指血,用试纸条十几分钟后就能出检测结果。该方法简单、易操作,极大提高了查治病人的效率,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2006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与查治病人相比,钉螺控制是一件更困难的事情。钉螺的分布范围广、繁殖能力强。有专家曾指出,消灭钉螺是和大自然“扳手腕”,甚至断言“这场斗争,人类不可能取胜”。
经过调研,江苏省血防所副所长梁幼生发现,过去灭螺不力主要问题出在细节上。例如,用老式药物灭螺需要用水配药,在山丘和大面积的洲滩地区往往取水不便,极大地影响了灭螺工作的质量;长期以来,灭螺的质控工作一直是空白。
为了赢得这场斗争,江苏省的血防工作者开发出各式妙招。针对取水不便,江苏省血防所研制出4%氯硝硫胺乙醇胺盐粉剂及喷粉灭螺技术,该粉剂2006年获国家发明专利;针对质控空白,扬州市血防所发明了氯硝硫胺乙醇胺检测仪器,监测药物喷洒浓度和范围是否符合要求。
为解决群众夏天下水游泳容易受尾蚴侵害的问题,江苏省的血防工作者还发明了涂抹之后可以起到保护作用的“防蚴霜”。近日,该所还研制出用保护牛的“防护剂”。
2006年~2010年,江苏省全省查病237.7万人次,其中血检查出阳性病人1.6万人次。2007年以来居民感染率降到0.001%以下,2008年以来全省未查出病畜。投入查螺工日234.0万个,调查钉螺面积37.15亿平方米,开展药物灭螺3.6亿平方米,2009年春季后未查出阳性钉螺。至2010年,全省有钉螺面积稳定控制在4000万平方米以下。
■“经济灭螺”与“下游之虞”
“综合治理本身花费巨大,但是如果能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不但血防可以少花钱,甚至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就叫经济灭螺。”黄轶昕说。
6月16日,记者来到镇江市丹徒区的一个血吸虫综合治理河段旁。在已经被开垦为农田的土地上,农民陈秀玲带着父亲和雇工正在翻地。她告诉记者,这里刚收了一季小麦,马上翻地的话还可以再种上一季玉米。由于滩涂今年没有被淹,算下来可以挣上个三四十万元。
陈秀玲在为了增收而辛苦翻地的时候,也不知不觉地正为血防作着贡献。
“农业和林业的灭螺其实主要都是靠对土地的管理来实现的,其中翻地是最有效的灭螺措施。目前,江苏省各个地方都给出政策,像这样的滩涂基本上是免费租给当地的农民种植,由于水位关系,会偶有土地被淹颗粒无收的情况,但总体算来租地农民是有不错收益的,因此农民租地积极性较高。”黄轶昕说。
随后,记者沿着长江岸边行进,发现这里的江滩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二重的大型码头和造船厂正在施工,现代化的厂房代替了茂密的芦苇丛,硬化的水泥路和种植的花草代替了原来的乱石滩;因为血吸虫不能感染禽类,一块江边滩涂被围了起来,经过适当的改造成为了无公害的养鸡场;在仪征市的一个江堤旁,血吸虫滋生地被改建成了公园,一对新人正在拍摄婚纱照……
在分析江苏省当前的血防现状时,梁幼生和黄轶昕认为,虽然江苏省实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目标,但这一成果还很脆弱,因为江苏省地处长江的最下游,上游血吸虫病流行省的钉螺和疫情就像一把高悬的剑,威胁随时都会沿着长江这条黄金河道顺流而来。近年来,江苏省查出的几十名阳性病人大多是从长江上游来的流动人口。历史的教训犹在眼前,“下游之虞”不可不防,还远未到和血防说再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