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国情进一步深化医改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甄砚
医改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没有可以完整复制的经验。2009年以后,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医改成就巨大,但离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需求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是从体制机制建设角度看,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整体推进的格局尚未形成,有的先行地区往往成为改革“孤岛”,举步艰难;二是“三医”联动在多数地方尚未真正实现;三是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四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进展缓慢;五是基层人才匮乏、积极性调动不充分。为此建议:
一是对政府而言,要立足中国国情,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基本建立起全民医保制度,但保障的水平还很低。因此,加大政府投入仍是近期医改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时也要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的合理预期。
二是对公立医院而言,要正确处理独立法人地位和医院公益性之间的关系。在取消药品加成的情况下,应尽快建立起补偿机制。公立医院要盈利,但不能逐利。
三是对医务人员而言,一方面,要切断医生与医药代表之间的利益链条、切断医生开药与医院分配之间的联系,让医生回归看病本职;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让医务人员体面地获得合理报酬,稳定医疗队伍,获得职业尊严,坚持对理想的追求。
四是对患者而言,要在全社会进行科普教育,让大家认识到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医生不是魔术师、不是什么病都可以治好,尊重医生就是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时,对医闹行为必须及时依法制裁,旗帜鲜明地爱护和保护医务工作者。
推广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制度
全国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蔡威
解决“看病难”,必须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在当前情况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是落实分级诊疗的有效途径,应作为医改的突破口之一。
建立有效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关键是建立良性激励机制,鼓励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鼓励医务人员安心在基层服务,鼓励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就诊。为此,建议:
一、建立患者基层诊疗激励机制。确定优先对象和原则,重点选择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签约,为他们提供优先服务、固定服务、连续服务,培育基层诊疗服务信任度、提升基层诊疗服务人员美誉度。提供便捷服务,吸引签约者。实行差别化报销政策。
二、建立医生激励机制。取消现行的基层收支两条线管理和绩效工资政策。医生收入与签约服务数量及质量挂钩。可借鉴国外经验,引导医学生在获得执业医师资格后,下沉社区担当一定年限的家庭医师后再进行分流就业。
三、鼓励签约服务制度多元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包括在职和已退休的)开办私人诊所;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医疗机构开展签约服务;个体经营者或合伙承包经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体团队在基层机构平台上开展签约服务等。
四、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民众接受度,促进民众积极性,切实打消民众顾虑,减低政策落地阻力,从自愿签约逐步过渡到约束性签约。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研究、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医保金监管,避免补充、助力的设计初衷演变为挤占、妨碍社区家庭医师服务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