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潇雨□
严格限盐会增加心血管病死亡率吗?饮食中不需要控制胆固醇摄入吗?所有人都要把血压降至120/80毫米汞柱以下,把血糖降至正常值吗?在近日召开的长城五洲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上,如何应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成为讨论焦点。
遵循中庸之道适量吃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赵冬教授说:“过去10年间,中国居民食盐消费量从每天11.8克下降到每天9.2克。尽管与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推荐的每天6克仍有差距,但对于青睐重口味的国人来说,这样的进步难能可贵。”
近年来,食盐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和争论备受关注。限盐的声音在国际上一度非常高涨,但2013年出现了不同声音。当时有研究显示,每日吃盐低于6克或高于12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201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摄入4克钠的心血管病死亡率是最低的(换算成盐大约为10克),低于或高于4克钠的摄入,死亡率都将增高,也曾引起轰动。
到底吃多少盐才有利身体健康?赵冬说,大部分关于饮食盐的研究周期都比较短,同时限于研究手段,很难给出精准答案。遵循中庸之道有一定道理,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吃6克盐,摄入3克钠,是相对安全的。
膳食胆固醇摄入量难确定
“美国2015年~2020年的膳食指南没有提出膳食胆固醇的限量值,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去掉了300毫克的膳食胆固醇上限值,但这均不意味着胆固醇摄入可以毫无节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赵文华指出,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及患者来说,需要减少胆固醇摄入量。各国指南限制了饱和脂肪,相当于限制了胆固醇。例如,在芬兰北卡,当地人的黄油摄入量从1995年的每年16千克下降到2005年的每年约2千克。
“目前缺少足够的证据给膳食胆固醇的摄入量界定数值,同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膳食中胆固醇与和血液中胆固醇的剂量效应关系。膳食指导应有针对性,应按照中国饮食特点进行。”赵文华说,膳食建议要作为整体来研究。饮食模式包括多种膳食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单看某种成分与健康的关系。
什么样的膳食结构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赵文华建议,脂肪的供能比要控制在20%~30%以内,饱和脂肪摄入量要占总能量的10%以内,食盐小于6克,适量饮酒,选择全谷类食物,多食蔬菜和水果,确保优质蛋白摄入量。膳食胆固醇仅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蛋黄、奶制品、贝壳类、肉类和禽类中,蛋黄和贝类含有较高的膳食胆固醇但却不含饱和脂肪。
降糖降压都需坚持个体化
201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公布了SPRINT研究结果:收缩压降至120毫米汞柱的强化降压目标与140毫米汞柱的传统降压目标相比,可使患者的死亡及心血管事件风险分别降低30%与25%。而国内学者指出,我国高血压并发症与西方人群有明显差异,降压策略须结合我国国情确定。
“这一结果需谨慎看待,任何的单项临床研究都难以对疾病的治疗决策产生根本性影响,尚不能将120/80毫米汞柱确定为降压目标,更不能简单推广至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赵威表示,对于已发生明显靶器官损害如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的患者,施以过于激进的降压治疗可能会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个体化施治原则在降糖领域同样适用。曾有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8%。“理论上,所有血糖都应降至正常值,但在临床实践中并非如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袁戈恒介绍,控糖应坚持个体化、整体性原则,糖尿病类型、病程、治疗药物、低血糖时间、合并症、预期寿命、卫生资源等都是综合考虑因素。
“长病程且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过激降糖;对儿童和孕妇应强调综合管理;老年人控糖更需谨慎,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60岁及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至少一次低血糖事件的比例高于60岁以下的人群。另外,体重增加也是导致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袁戈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