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明莲 本报记者 孙 梦□
2003年SARS疫情后,各地或新建传染病医院,或加大对原有传染病医院的投入。然而,传染病防控、传染病患者就医仍面临尴尬的现实。一方面,一些传染病医院在没有突发疫情时,工作量难以饱和;另一方面,传染病患者或感染者手术难等问题又难以解决。
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地坛医院近年来一直在探索中前行。
根据患者需求增设科室
前不久,四川籍民工小常在工地作业时不小心从9米高空坠落,工友们紧急把他送往附近的一家综合医院。经检查,小常腰椎骨折,必须手术,然而小常的血液检查结果却显示梅毒抗体阳性。因没有传染病患者的手术条件,该院赶紧把他送到北京地坛医院。评估病情后,地坛医院的医生连夜为小常进行了椎体骨折修复手术。
手术成功后,兴奋的不只是小常本人,还有专门从事艾滋病关怀工作的北京红丝带之家办公室主任王克荣。据王克荣回忆,2009年夏天,一位艾滋病患者因车祸致双下肢骨折,四处求医无门,最后经北京市卫生局出面协调,才从外院请来骨科专家在北京地坛医院实施了手术。“艾滋病病人要做手术真是难啊!”王克荣满是感慨。
“随着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慢性传染病患者生存期延长,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情况也开始增多。导致许多传染病患者死亡的不是原发症,而是由并发症的治疗不善造成的。”北京地坛医院院长张永利说,提升传染病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非常有必要。
“地坛医院秉承做好传染病防治这一核心办院理念。”张永利说,既能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又能满足周围老百姓的基本看病需求,这样的综合发展才算到位了。“设置新科室时,首先要充分考虑病人需要,比如依照传染病患者的需求度,上世纪90年代初医院就增加了妇产科、外科,再后来是五官科、儿科、肿瘤科。随着近年来艾滋病患者的增加,根据在救治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医院又增设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内科、骨科等。”(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北京地坛医院宣传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传染病患者也要生孩子啊,在我们医院,挂号最难的科室就是妇产科,火爆得很。”
坚持传染病防治核心理念
2008年,北京地坛医院整院搬迁到远郊,成为该区域内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目前,在该院就诊的患者中,传染病患者比例已从迁建之前的100%下降到70%左右。
既有传染病患者,又有非传染病患者,北京地坛医院采取的是“区别对待”的管理方式。传染病患者由专门的科室收治,如果在传染期合并了其他病症,则可请其他科室的医生来会诊。其他科室如果收了合并传染病的患者,则在单独的房间进行诊治。
在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病区,所有的病房都是按传染病医院的要求建设的,有内、外两条走廊,分别供医护人员和病人使用,每个病房通向医护人员一边的走廊都设有一个输送柜,由两层玻璃门构成。“如果一间病房住的是传染病患者,医护人员发药时,就要通过玻璃柜放进去,而如果房间里住的是非传染病患者,就不需要这么做。”该科室工作人员说。
北京地坛医院对医务人员的管理也不同于其他医院。该院副院长李秀兰说,医院开设综合学科后,从北京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引进了一些人才,而这些长期在综合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少人心里都存在着对传染病的“畏惧”心理。为此,医院规定,凡是新进人员,都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知识岗前培训。“怎样正确戴口罩、帽子,穿脱隔离衣、手套,怎样洗手、无菌操作,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采取补救措施等,都是新员工的必修课。”
记者在一台梅毒患者腰椎手术现场看到,手术医生除了平时的装束外,脚上穿的是专用防护靴、手上套着专用防针刺的双层手术手套,脸上戴着专用面罩。手术程序也较平时繁琐。护士递上的器械,要先放在托盘里,再由医生从托盘中拿取。手术医生张强说:“每次穿戴上这些‘行头’,不仅影响手的灵活性,连喘气都比平时粗重。但为了避免医护人员受到患者感染,必须这样做。”
“看重这里的发展潜力”
如今,北京地坛医院的门诊病人数已经是迁址前的3倍~4倍。据该院病案统计室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该院外科、骨科、妇产科、神经外科、五官科共完成各类手术1512台,其中涉及澳抗阳性、HIV阳性、梅毒抗体阳性等感染性患者的手术有1176例,占手术总量的77.78%;关于传染病患者综合救治全院大型会诊达到26次,而科与科之间的小型会诊则每天都在进行。
张永利认为,促成这些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人才。开设新科室后,北京地坛医院针对急需开展的综合学科带头人专门制定了一些引进政策。
该院人事处处长赵辉说,医院每月会给综合学科带头人发放生活津贴,并制定绩效考核管理细则,完成3年科室发展目标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但从待遇上讲,还是比不上大的综合医院。他们更看重的是北京地坛医院的发展潜力,先进的硬件设备、特殊的病人资源、综合学科与传染病专家更便利的协作等。”
该院神经外科主任王清河博士说,到北京地坛医院后他一个月接诊的艾滋病患者比以前一年的接诊量都多。而艾滋病病毒对颅脑神经的侵害是少有人研究的,今后他可以在这方面多动些脑筋。
该院副院长、传染病研究所所长成军说,如何寻找传染病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是医院专家们科研的兴奋点。譬如慢肝与骨质疏松问题、手足口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合并眼科、耳鼻喉科疾病的问题等,都是北京地坛医院专家们目前正在研究的领域。今年上半年,该院围绕传染病和其他学科交叉领域新获批的科研项目就已达到5项。
对话北京地坛医院院长张永利——
让传染病患者享受平等的医疗服务
记者:传染病专科医院向综合医院发展,会不会偏离传染病防治的道路?
张永利:我国绝大多数传染病专科医院由于人才结构、技术、设备单一,无法为感染者提供综合诊疗服务,客观上加剧了传染病患者就医难、手术难的问题。让传染病患者享受到平等的医疗服务,正是传染病医院公益性的体现。北京地坛医院的综合化发展路子,是在传染病防治核心理念指导下的探索,希望为传染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记者:单靠传染病医院的努力,能解决传染病患者就医难、手术难的问题吗?
张永利:各地各级传染病专科医院如果都能加强能力建设,那么传染病患者的看病难和手术难问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的。但是,要彻底解决问题单靠传染病医院远远不够。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并没有传染病专科医院,而是在综合医院内设定一个专门的区域收治艾滋病、肝病、结核病等疾病患者。我国应该借鉴这些做法,在综合医院大力推行全面防护理念,把传染病患者的治疗纳入常规医疗体系,并对医务人员加强预防传染病职业暴露知识培训。这样,传染病患者的医疗需求才能真正得到满足。
记者:在政策层面上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张永利: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如何解决,职业暴露后的处置和意外感染后的待遇有没有保障,实行全面防护带来的新增消耗如何补偿等,都需要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只有为医务人员和医院解决了后顾之忧,传染病患者的就医问题才能得到制度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