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龙杰□
在西藏这片达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实行的是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医改三年,我们做了很多事情,实现了医疗卫生事业在制度层面的跨越。”西藏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普布卓玛说,西藏医疗卫生事业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公益性质。
8月下旬的一天,在距离拉萨市200多公里的林周县,该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巴桑旺堆带领医疗队,在居民定居点间奔波,为农牧民免费体检。
从林周县卡孜乡克布村村委会走出来,村民格桑次仁脸上满是笑意,虽年届七旬,他的身体仍然硬朗,除血常规检查还需要等待结果外,其他检查结果都没问题,高原上老年人较常见的高血压、消化道疾病也没找上他。
这是格桑次仁第一次接受健康体检。体检当天,老人早早赶了几公里的路到村委会,等待县人民医院的医疗队。对县医疗队的领队巴桑旺堆来说,他也是第一次如此忙碌奔波。为完成自治区今年启动的全民健康体检工程,林周县人民医院从5月开始便组织3支医疗队,分别携带B超、心电图机、血常规检测仪等设备,深入各个农牧民聚居点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尽管交通不便、农牧民居住分散,每一次下乡在车上颠簸半天,但巴桑旺堆说:“目前已完成了58000多人的体检任务,占全县人口总数的95%。”
据介绍,此次西藏全民健康体检内容包括生化全套17项、尿检11项、B超、内科、外科和五官科等常规检查。同时,还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体检项目,0~6岁儿童重点筛查先天性心脏病,60岁以上老人则重点检查高原性慢性疾病。所有健康体检结果按户全部录入《健康体检簿》,为今后进行健康管理建立基本数据库。
普布卓玛说,西藏自治区政府把为城乡居民开展健康体检列为今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截至8月初,全自治区共完成城乡居民健康体检200万余人。针对还未进行健康体检的城乡居民,自治区卫生厅已编制完成体检方案并付诸实施——借助17个对口援藏省(市)和17家中央援藏企业的大力支持,力争在今年年内实现全民健康体检全覆盖,切实做到对危害群众健康的各类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后,西藏选择7个县作为建立农牧民健康档案试点县;2010年,又增加11个县开展此项工作;2011年,西藏自治区卫生厅与各地(市)签订目标责任书,要求全面推开建立农牧民健康档案工作,借此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意识,逐步推动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参加农牧区医疗制度的农牧民,一年可获最高13万元的报销保障,如果13万元仍不能保障就医需求,还可申请最高6万元的医疗救助基金。
目前,西藏实行的是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这项制度是当初解放军进藏沿途开展免费医疗逐步确立下来的。”普布卓玛表示,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公益性质,“农牧民就算没有个人缴费参加医疗保险,仍能享受到比例较高的报销政策”。
医改三年来,西藏农牧民个人缴费参加农牧区医疗制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2011年,农牧民个人筹资率达到96.23%,较2008年的90.95%提高了5.28个百分点;农牧区医疗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00元,较2008年的年人均140元增加了160元。
“根据个人意愿,参加农牧区医疗制度的农牧民只要缴费20元,就可享受到一年最高6万元的报销保障。”普布卓玛说,2011年,西藏自治区政府还统一为农牧民人均投入10元共2300万元建立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对在保险年度内,农牧民发生的住院和特殊病种门诊医药费用超过农牧区医疗最高支付限额的部分,实施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赔付,赔付封顶线为每年每人7万元。
仅此两项,参加农牧区医疗制度的农牧民一年就可获得最高13万元的报销保障。“如果13万元还不能保障患病农牧民的就医需求,还可申请医疗救助基金。”普布卓玛说,从2003年开始,西藏自治区政府开始设立完善医疗救助基金,对患病农牧民每年可提供最高6万元的救助。
普布卓玛说,西藏的卫生事业如今实现了制度层面的跨越,同时也有更多的路径形成框架,并将最终搭建起覆盖全体农牧民的健康屏障。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在自治区卫生厅组织下,西饶拉姆母女俩坐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女儿次仁桑珠将与同行的32名先心病患儿一起到首都接受免费治疗。
8月27日。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的那曲县,牧民西饶拉姆收拾好行李,抱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1岁女儿次仁桑珠,坐上开往拉萨的汽车。随后,在自治区卫生厅的组织下,母女俩第一次坐上火车前往北京。次仁桑珠将与同行的32名先心病患儿一起到首都接受免费手术治疗。
在拉萨火车站,西饶拉姆说:“得知次仁桑珠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着急得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可以到北京接受免费手术治疗,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今年,西藏自治区开展了一次全自治区范围的先心病患儿筛查活动,提出让所有的先心病患儿都得到免费治疗。目前,已完成60%的目标儿童筛查,共筛查出1168名患儿。“对这些患儿,正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前往自治区外的医疗机构接受免费治疗。”普布卓玛说。
想起上世纪50年代父亲从云南丽江沿着茶马古道到拉萨的故事,普布卓玛说:“西藏卫生事业的发展就像内地通向西藏的道路,越来越好。”
普布卓玛介绍,医改三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先后实施67个县卫生服务中心、213个乡镇卫生院、6个地区藏医院、卫生监督机构以及昌都地区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等建设项目;自治区政府安排资金5000万元,为58个县卫生服务中心和16个边境(远)县和乡镇卫生机构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流动巡回医疗和应急救护车等;随着拉萨市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正式启动,西藏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式起步。
在卫生人员培养方面,2009年以来,自治区为县、乡镇卫生机构补充了1834名卫生技术人员,全自治区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达到2810名,平均每乡镇4.07名;配备乡村医生5882名,平均每个行政村达到1.1名以上。
为落实乡村医生补贴待遇,西藏自治区政府为每个行政村核定2名乡村医生编制,自治区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为每名乡村医生解决基本报酬每月200元。同时,建立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对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乡村医生,经考核合格,年底一次性发放奖励补助。
“这样下来,一名乡村医生每年的收入能达到5000多元。”普布卓玛说,她目前工作的重点就是与财政部门协商,力争将每名村医的月收入提高到1000元左右。
持续的卫生对口援藏工作,使西藏农牧民的健康获得保障,西藏的医疗框架也在不断得到完善。“医改三年,西藏医疗卫生事业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普布卓玛说,上世纪50年代她的父亲沿着茶马古道走进拉萨时拉萨市还很小,没有现在这么现代化的城市规模,“在5年前我担任厅长时,全西藏只有一半的村子有村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