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 瑞
走进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医附院)门诊大厅,首先直奔眼帘的是大厅两旁电梯架上那两行笔直的大字:“医术乃医者之本,医德乃大医之魂”!别以为这仅仅是两句广告语而已。言简意赅的两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振聋发聩,直指人心之作用。从中可见管理者的用心和对从医者的醒示。它从另一角度告诫医务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从医的誓言,维护医德医术的圣洁和荣誉。
笔者深入海医附院各病区采写工作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所见所闻,虽然仅是每日点点滴滴的平凡工作,但真切地见证广大医务工作者是如何以实实在在的实际行动去实践、诠释、内化那两句广告语的内涵与精髓,让人们烛见广大医务工作者是如何以精湛的医术去延续患者生命、以良好的医德去温暖患者之心;以感人的医术去为患者服务好。
normal align=center>把“急诊医学”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急诊医学,说到底,就是“急”字当头。救人如救火,时间就是生命!不容你有丝毫的闪失和片刻的懈怠。当断不断,不断则乱。稍有迟疑不慎,延误时间,患者随时随地都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急诊医学是检验一所医院医疗质量好坏、诊疗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是一所医院外在形象的“窗口”。这块金字招牌的份量,对医院整体长远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海南医疗卫生界,吕传柱,可谓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系海南省人大常委、海南医学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急诊医学领域,更是力拨头筹、独树一帜,他亲自创办海南省首家急救中心,亲自建立省内第一个创伤中心。对急诊医学,他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他以深邃的眼光和过人的本领,带领他的团队,打造出一套独特的院前急救、急诊、创伤、灾难医学教学体系。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艳它现时的明丽,却不知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吕传柱教授,现兼任海医附院急诊医学学科带头人。这些年,海医附院急诊科的嬗变,大家是有目共睹的。集院前急救、留院观察、急诊监护、重症监护、创伤手术、血液净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急救医疗体系为省内外人们所瞩目。由国家卫生部、财政部组织的2012年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评审活动日前揭晓。海医附院急诊医学获批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学科建设水平再上台阶。
normal align=center>让“医术”阻挡死神的脚步
这些年,海医附院加快发展步伐,面貌大为改观,源于有一支医学本领过硬的专业队伍。海医附院院长孙公凯教授充满自信地说,海医附院的品牌,靠的是人才,得人才者得院兴。据人事部门统计,这些年来,附院先后从国内外引进博士、硕士243名。这些医学人才,在临床第一线充分发挥出了他们应有的本领和作用。海医附院日渐成为海南医疗人才高地;海医附院,声名远播,名声鹊起。
血液肿瘤内科学学术带头人郝新宝教授,留美归来,致力于开展恶性淋巴瘤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与世界顶级淋巴瘤研究医疗机构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联合成立了淋巴瘤诊疗中心。他所带领的血液肿瘤科医务人员,收治各种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出凝血性疾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还有肺癌、肝癌等各种实体肿瘤患者。在放疗科王顺博士等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下,让很多以前需要到省外诊疗的患者在海医附院就可得到一站式的综合诊疗服务和长期的康复照顾,从而让患者的生命质量得到尊重和保证。
血液肿瘤内科除了前不久在卫生部的“优质护理示范病房” 评审中首批获得通过。近日,又获批为全国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海医附院是海南省内唯一获得此认证的三甲医院。这些荣耀的取得,足以证明了许多许多……
夏立平教授系肿瘤外科学学术带头人,号称海医附院肿瘤外科“第一把刀”。这称誉,充分体现出夏教授高超医技的一种功力所在。夏立平教授,身兼数职,但他主要的工作还是面对患者,面对手术台。平均每周做5台大手术,平均一天一台,从中可见其工作量之大。在临床工作中,他带领的团队,完成许多风险大、难度高的大型手术,解决了许多临床上遇到的疑难杂症。例如,同时行双侧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巨大胸壁肿瘤切除胸壁缺损修补术;胰十二指肠癌切除术等等,这些妙手回春术的完成,把肿瘤恶魔斩除掉,为患者带来声声福音,可见其不一样的医术就是不一样。
在海医附院,以精湛的医术,让患者起死回生,远离死神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海南,海医附院医生技术高明,是众口皆碑的。他(她)们不负生命的重托!
人们都说,不孕不育找海医。海医附院的生殖医学科是全国首批获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试管婴儿”成功率在全国排名前列。黄元华是该学科的领军人物。徐雯、卢伟英等人被患者称之为菩萨心肠的“送子观音”。神经内科的陈志斌为挽救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做出重要贡献。医学影像学的涂蓉教授带领其团队开展的腹部影像和脑部影像,不孕症的影像诊断,冠心病和全身血管性疾病诊断在海南知名。妇产科主任金松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省内颇有名气。病理学的翁阳教授是中华医学会海南省病理分会主任委员,病理学科是海南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他(她)们所带领的这些学科都是海南医学界的重点学科。此外骨科、眼科、针炙科、绿卡中心、呼吸内科、乳腺专科都是该院的特色专科,也是省内的优势专科。
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天发开展的急诊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手术;呼吸内科李義教授带领全科博士开展的支气管支架置入治疗气道狭窄等新技术救治了许多国内外来琼旅游、工作的患者。肾内科主任医师钟良宝以其精湛的医术奠定了他为本省肾病学科带头人的地位。肝胆外科主任医师贾长库带领他的团队所开展的肝、胆、胰等手术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骨科孟志斌博士、付昆博士为患者成功施行的椎体结核清除、人工椎体移植手术及全膝关节置换术都在省内出了名的。骨科,在海南医学界树起一面脊柱微创外科手术的大旗。神经外科主任杨堃博士为首的团队成功施行的脑干肿瘤显微切除术在省内属于首创;泌尿外科主任梁培育博士在省内率先开展泌尿腹腔微创手术。据悉他与他的团队在全省率先开展亲属肾移植手术。在海南,人们都称心脏外科主任刘苏教授是“守护心脏的忠实卫士”。此外,眼科开展的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妇产科采用的腔内电切术,检验科的检验技术在省内都是知名的。
normal align=center>
normal align=center>从雪片般的感谢信中见医术,更见医德
医者父母心,无德不成医。在海医附院,改善医疗环境,转变服务态度,“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向人民负责为己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已化作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在临床一线医务人员中进一步内化于心、外见于行,让患者情真意切地感到附院“好在服务,贵在真情”不是花拳绣腿做样子,而是从内心发出真诚的感激和感动。
在海南,海医附院医生的医德好是出了名的。这些年,附院收到患者写给医务人员的感谢信、表扬信、锦旗有如雪片,不计其数。据统计,仅今年1-11月份,医院收到患者感谢信60封,锦旗11面,上交红包达6.53万元,(这些红包大都为病人交押金或退还给患者)。病人以就医过程中的切实感受表达那种朴素的情感,字里行间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都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有一封感谢普外科崔海宁主任的感谢信中说,感谢您治好了我孙子的病,这是您为我们这个家庭第5位成员动手术了。老人的感谢信里,透露出一家三代对海医附院的深深感谢之情。还有这么一封特别的感谢是这么写的:内一科全体医务工作者,您们好!我的病全治好了,对于你们不过是家常便饭(因为你们也许记不清治好过多少病人),而对于我却是性命攸关,我仅仅从你们天天在冒险工作(与病源体接触)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就可见你们具有博爱于人的心胸,使我钦佩、使我感动。我该怎样表达我的心意呢?没有红包送上(送红包害人),只有红心赠予,写一首歌来表达我深深的谢意,如果它对大家能起点激励作用,我就高兴。
这是患者写给医务人员一封言简情深的感谢信,但其中饱含的情感情意跃然纸上,让人读后无不深感暖意融融,触手可及。是的,患者以“奉献”这首歌所表达的情意仅是广大患者给附院广大医务工作表示馈赠的一个缩影而已,在附院,“医护如亲人,附院如居家”是患者对医务人员真实而最好的心声。锦旗一面表心意,感谢信中见真情。如潇潇春雨细无声,似缕缕春风令人醉。在医院各个岗位上,广大医务人员更加明确了“天使”的责任,“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病人”这一诺言正在附院进一步细化于心,深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