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 龑 张建枢□
北京一直有“八路大军”办医院的特点,区域内有66家三级医院,有的归军队,有的归武警,有的是市属,有的附属于大学,还有卫生部部属部管医院……归属复杂,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也随之呈高度分散状态。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说,北京医改要结合北京的特殊情况进行。在各方努力下,北京市按照“全社会参与,医者先行,从服务模式改革入手,追求体制机制创新” 的设计思路,尝试踏入体制机制创新的深水区。
大医院尝试终结以药补医
医务人员投支持票
今年年初,北京市开始在大医院试行取消以药补医机制。选哪一家医院当试点?一种意见认为,北京是首都,应以稳妥为重,不要加入试点行列。第二种意见同意试点,但有人提出应选择影响力大的医院,比如北京朝阳医院;也有人认为应选择影响力不那么大的医院,那样改革的风险小……
北京市决定从市属医院试起,选定的是三级综合医院北京友谊医院。这一举措不仅在北京各大医院引起“地震”,在全国也引起不小的轰动:常年被贴有以药补医标签的大型公立医院,通过设立相对反映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事服务费,以“卖服务”取代“卖药”,随之带来的将是整个医院内部管理结构的调整。两个月后,北京朝阳医院进入终结以药补医的试点。12月1日,北京终结以药补医改革提速,专科优势明显的北京同仁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也加入试点行列。
据了解,北京的试点是通过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医院绩效考核以及对医生用药实时监测等手段,控制医院成本,降低药费。对此,医务人员非常赞同:医务人员有高学历、有技术,工作也很辛劳,为什么要靠卖药生存?终结以药补医让医生价值和尊严得到回归。
方来英说,北京的医药分开并未依靠财政,试点医院都出现了“三升三降”的良好局面。卫生部部长陈竺说,北京医改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综合改革方向,管理、补偿、运行等多方面探索进入深水区。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指出,北京医改以取消以药补医为突破口,解决的问题却是综合性的,对全国医改很有借鉴意义。
迈出管办分开第一步
厘清政府责任边界
长久以来,在公立医院管理上,卫生行政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并因此而饱受诟病。统管市属22家三级医院的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的成立,是北京医改迈出改革管理体制的第一步。
北京市医管局成立后,开始以国有出资人身份,不断提升市属大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向社会公开选拔公立医院院长就是其中一项措施。
2012年2月,北京市医管局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6家医院的院长,并宣布今后市属公立医院院长公开选拔举措将坚持下去。
与此同时,北京市卫生局对医疗机构的管理职责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重新“三定”之后的北京市卫生局,强化了对北京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加强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强化了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健康促进、老年卫生、妇幼卫生、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强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责,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完善康复、护理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
方来英说,坊间认为,如今的卫生局主要负责公共卫生,而医管局负责办医院。事实并非如此。北京的管办分开是政府的政策决策和执行实施部门之间进行切割。因为在决策和执行一体化的情况下,卫生行政部门容易陷入直属单位的微观管理之中,比如平均住院日多少天等,影响全行业管理职能的发挥。现在的分工,使得卫生局可以只做宏观管理。
探索法人治理结构
调动大医院参与医改积极性
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的又一重点。
方来英说,法人治理结构并不是新发明,但要让法人治理结构在医院的土壤中适应并生存下去,仅靠建立理事会是不够的。“首先要把公立医院的目标细化成一个评价体系。否则,任何治理结构都无法发挥效用。同时,由于医疗服务的质量有相当一部分是靠感受来评价的,因此服务对象的评价在评价体系中应该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此,北京市公立医院在试点法人治理结构中,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理事会中既有投资人代表,也有医护人员代表、患者代表和社区代表。
北京市医管局代表出资人与市属公立医院院长、书记签订的绩效考核责任书,从社会和职工满意认可、管理有效、运行高效、持续发展等方面,设计了10项核心指标和20余项关键指标。其中,体现社会满意度的核心指标有7项。相关考核指标突出了市属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服务性,突出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突出了社会满意度在办院中的风向标作用。
试点法人治理结构也面临一些问题,方来英说:“法人治理结构先天不足,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医院要不要法人化?法人治理结构下,理事长如果无事可做,那么肯定会与执行院长的角色有众多重合。所以法人治理结构还要不断改进和探索。”
随着医改在深水区不断推进,政府各部门之间、不同隶属关系的大医院之间的协调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背景下,2010年,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宣告成立,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等中央单位成为成员单位,目的是推进首都医药卫生资源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使北京市的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更好的调控,有利于下一步医改的共同推进。
管办分开、终结以药补医、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这些只是改革选择的路径。医改成功的关键在于要找到“四两拨千斤”的举措,方来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