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贾伟教授和赵爱华副教授领衔的国际研究小组新近证实:三聚氰胺中毒导致的肾病其严重程度受到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该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中,含三聚氰胺的奶粉致使很多儿童患上肾结石。尽管研究揭示三聚氰胺是与儿童体内的尿酸结合形成了肾结石,但对于这一反应的细节,以及特异肠道微生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并不十分清楚。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科研人员联合北卡罗莱纳研究园区和伦敦帝国学院的科研人员,通过大鼠研究三聚氰胺导致肾结石形成的机制。科研人员发现,当三聚氰胺与肾脏中的氰尿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法溶于血液的结晶时,肾结石便开始形成。其机理是某些种类的肠道微生物负责将三聚氰胺转化成了有毒的氰尿酸,加速了肾结石的形成。
科研人员通过大鼠实验表明,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微生物倾向于促进三聚氰胺转化过程,从而成为肾结石形成中重要的参与者,三聚氰胺毒性与中毒生物中的肠道微生物构成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