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宋琼芳从1月25日召开的上海市卫生工作会议上获悉,上海市目前已制定出台新一轮区域卫生规划(2011年~2020年),将以“调结构、补短板,建秩序、促效率,升能级、建中心”为主线,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布局与配置,增进资源利用效率,探索“顶天”(建成亚洲医学中心)与“立地”(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适宜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新路径。
“立地”,是建立社区首诊与梯度就医模式。规划明确,区域医疗中心、区域专科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组成基础医疗服务网络,由政府承担相应投入和保障职责。规划期内,人口导入且无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配置的地区,按每新增30万~50万人口增设1个区域医疗中心;人口导入区每新增5万~10万人口,增设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分中心。同时,各区(县)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老年医院、老年护理院、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护理站等将组成“为老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各区(县)按照每千常住人口1.1张护理床位的标准,实行政府托底,并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整合和扩增现有资源,成立区域老年护理中心。
“顶天”,是力争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规划明确,将扶持若干有条件的三级甲等医院建成国家医学中心;对条件成熟的临床医学中心,鼓励其做强做大,引入社会资本,建设3家~5家国内领先的特色专科医院。
规划提出,规划期内,社区将按每万名居民配备4名~5名全科医师,中医类全科医师将占社区全科医师的20%,并逐步配备一定数量的康复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护士按与全科医师11的标准配备。上海医疗机构总床位控制在每千人口5.5张,其中,康复床位每千人口0.25张、护理床位每千人口1.1张。
规划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规划期内,实现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不低于5%,并逐步提高政府投入卫生总费用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