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宋 嵩
然而,民办诊所却不好管。水平参差不齐,甚至还存在一些黑诊所,容易引发医疗纠纷。资源用起来不那么顺当。
太原市鼓励有实力的民间资本开办连锁诊所,试图用规模化提升服务水平,增加规范程度,也增加经营者的违规成本。
连锁诊所到底怎么样?会不会产生新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摊子小 出事跑 民办诊所不好管
靠规模抬高违规成本
日前,记者来到山西太原仁和大药房十六中店的仁和诊所:诊所配置中、西医各一名,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等相关职能科室一应俱全,楼下的病房里不少患者正在输液。
记者到的诊所,是仁和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旗下80家连锁诊所之一。
“基层医疗资源紧缺,病人拥至大医院,造成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 太原市卫生局局长郝宝清说,“而在太原,作为民资基层医疗资源的1400多家个体诊所,水平参差不齐,药品定价随意,甚至还有缺乏经营资格的黑诊所,监管起来也十分头疼。”
“黑诊所一定要打,但不能一打了之,要有后续手段。老百姓去个体诊所看病,说明有这方面的医疗需求。”郝宝清认为,现有的这些民办诊所是重要的基层医疗资源,但没有好的管理方法,制约了这资源发挥作用。
去年7月开始,太原试水连锁诊所许可制度,旨在通过引进相对雄厚的社会资本进入基层医疗领域,培育基层医疗新生力量、夯实基层医疗基础。
如何引导社会资金有效下基层、办诊所,并规范其医疗行为?
根据新规:凡在太原市跨县(市、区)域设置5个以上连锁诊所的,统一由太原市卫生局审批并负责日常监管;设置连锁诊所应成立连锁诊所管理公司,内设医务部、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科室,加强对连锁诊所的统一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以前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个大夫就是一个诊所,一有大点的医疗纠纷,就一跑了之,患者利益严重受损。”市卫生局副局长张泽说:“现在我们引入资金相对雄厚的社会资本办连锁诊所,连锁诊所里的药品可以统一配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能降低价格;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连锁诊所也有能力进行协调、赔偿,患者的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基层医疗环境也得到了净化。”
强监管 建制度 患者可以脚投票
靠合力防止昂贵处方
太原引入社会资金办连锁诊所后,仁和大药房成为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连锁诊所,目前已有的80家连锁诊所都与其连锁药店比邻而居。
据了解,目前除仁和诊所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得到批复外,荣华、万民等连锁药店也在积极筹备建立连锁诊所事宜,“药店+诊所”将成为太原连锁诊所的主流模式。
同名、同处经营、同一出资人,“药店+诊所”的连锁经营模式会不会形成以药养医的“利益共同体”?
家住仁和连锁诊所恒山路店附近的王大爷也怀有朴素的疑虑:这边诊所、那边药店,这边开药、那边买药,故意多开药怎么办?
“俗话讲近水楼台先得月,老百姓有这样的担心也不奇怪。”身兼仁和大药房、仁和连锁诊所“双重”董事长的杨全柱坦言,“事实上,不会形成那样的利益联盟”。
他拿出一份关于仁和诊所医生提成考核标准:月平均每服中草药标准是30元,低于或等于30元按标准发放,提成的百分比与药价的高低成反比,输液用药也规定了类似标准。这意味着医生开药的价格越高,可能拿到的提成越少。
在杨全柱看来,药店与诊所可相互带动发展:诊所可体现药店的专业服务水平,为药店带来更多忠实消费者;药店则可给诊所带来大客流量,加强对诊所的宣传力度。
“诊所仅靠开大药方、贵药为药店搞创收是行不通的,医药市场是开放的、患者有充分的选择权,可以在这买药,也可以不在这买药,光开了药也不算数啊。”杨全柱说:“往深了说,诊所与药房是独立核算的,如果诊所为了多卖点药、坏了名声,得不到患者认可、不来看病,这样诊所一定开不下去,我们的大笔投入也就打水漂了。”
对于“药店+诊所”的模式,山西荣华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彩霞认为,药店和诊所,不是以药养医的关系,虽然经营场所在一起,却是单独核算的市场化运作。同时,连锁诊所与普通诊所相比,药品种类更全,价格也更透明。
“卫生管理部门通过加强监督检查,比如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对诊所处方进行合理性评价,一旦发现存在不合理处方,立即对医疗机构及有关人员进行处罚,防止诊所与药店形成利益联合体。”张泽说。
搞竞争 打品牌 社会资本引进来
靠市场补硬基层软肋
“在国外,大医院的数量并不比我们多,却不像我们这样人满为患。”杨全柱说:“在新西兰,公立大医院除了接受处理有严重意外事故或紧急医疗状况的病人,一般只接受社区医院与家庭医生转来的病人。”基本能做到小病小“治”,大病大“治”。
家住桃园三巷李大爷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头疼脑热、伤风感冒自己能说得清的小病去小诊所、社区医院看看还行,大一点、自己说不太清楚的毛病还是去大医院更有把握点,人太多、实在排不上队就在小诊所看了。”
有人戏言:基层医疗机构门脸小、设施少、医生名气小,难免病人“小看”。这一戏言折射出基层医疗状况面临的尴尬:只能治点头疼脑热的小病,干点打针、输液的小活。
而现实生活中,除了有头疼脑热这些“小病”、危及生命的“大病”,中间一些“不大不小”的病在哪治?这需要基层医疗机构力量的加强。如何夯实基层医疗基础?除了加强公立机构的建设外,将资金雄厚的社会资本引入基层医疗领域是重要选项之一,而连锁诊所也成为社会资本进入基层医疗市场、补齐基层医疗短板的一种有益尝试。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连锁诊所还将面临日益崛起的以建立健康档案和进行首诊、转诊为己任的基层医疗机构的竞争。另一方面,连锁诊所也面临着从业资质人才短缺的制约瓶颈。
为此,仁和的连锁诊所正在积极与山西的医疗院校合作,培养人才、提供实习场所,并聘请大医院的退休医疗人员,充实人才队伍、以提升其诊疗水平。
张泽认为,有实力的社会资本进入基层医疗,经营管理连锁诊所,为打造自身品牌,在硬件设施、人才队伍、诊疗水平投入更多的精力,对提升基层医疗实力、水平起到积极作用,也是个有益的补充。
针对连锁诊所“做大、做强”是否会形成“垄断”,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连锁诊所在基层医疗层面,有其他的医疗机构竞争;另一方面连锁诊所内部已不是一统天下,各家间也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再加上卫生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垄断”是不会出现的。(记者 刘鑫焱 周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