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推行“先住院后付费”的担忧,主要在于担心病人逃费现象会增加、医院垫付资金不堪重负等。河南省武陟县通过建立一套信用机制,实现了在“先住院后付费”制度下,没有一位患者逃费。
□通讯员 胡晓军 任永立 本报记者 杨力勇□
患者住院“四项免除”
春节期间,经常鼻出血的秦留战安安心心在老家河南省武陟县乔庙乡卫生院住院治疗5天,所有治疗费用都是在出院时才结算的,而且自己只掏了460元。
同样的病,老秦在省会郑州的某三级医院治疗,一次就要花费3000元以上,且每天的住院费用都要当日交付。
老秦的安心缘于武陟县从2012年6月起全面推行的“先住院后付费”制度。从1家医院试点,到在全部22家县、乡医疗机构推行,9个月内,该县共有新农合住院患者3万人次享受了“先住院后付费”服务,占新入院患者人数的98%。这3万人次患者没有发生一起逃费事件。
“预交部分费用、押证件、签协议”,这是记者此前在采访其他地区推行“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时看到的标准程序。而这些,在武陟县都见不到了。
武陟县卫生局在县政府的支持下,提出“四项免除”的办法:免交任何医疗费用,免押任何证件,免提供任何担保,免签任何协议。
该县卫生局局长常元升说,“四项免除”后,参合患者需要做的,就是在入院时核对清楚身份信息;在出院时,向住院的定点医疗机构交纳个人自付部分的医疗费用。
不满意可向局长投诉
“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对于那些家庭特别困难的群众来说,是最有效的帮助。
三阳乡三阳村87岁的高云英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下肢残疾至今没有成家,二儿子一家依靠务农和打零工生活,是全乡有名的低保户。去年8月,老太太因膀胱肿瘤导致尿潴留到乡卫生院住院治疗。
“以前来医院看病,都是先交钱,为给娘看病借遍了亲戚朋友。这次住院期间俺没有交一分钱。出院时,除了合作医疗报销,医院又根据俺家的实际情况减免了200块钱,对应该承担的费用还给了30天的宽限期。出院后,医生、护士经常打电话指导生活饮食,还来家里给俺娘测量血压,这对俺一家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呀!”老人的二儿媳孙菊香说。
一些曾担忧实行“先住院后付费”后服务质量下降的患者也放心了。因血管性头疼在武陟县人民医院住院的龙源镇原庄村参合患者宋雅琴说:“原来想,不交钱先看病,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一定不会好。但这次住院期间,主治医生和责任护士一天几次到床前问寒问暖,还给俺剪指甲、梳头、打开水,服务可好哩!”
为让这项服务落到实处,武陟县各医疗卫生单位还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入院手续办理、出院结算、领取补助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完成。17万农户家家都有就医“明白卡”,如对医疗服务不满意可以直接打电话向卫生局局长投诉。
“黑名单”保障服务可持续
武陟县卫生局在制度设计之初,就将可持续性作为重中之重来考虑。在常元升看来,这项服务模式能否持续的关键,在于是否建立了有效的信用制度,一方面充分相信患者,另一方面也要对有意钻制度空子的行为给予约束和惩处。
于是,一个与县民政、计生、残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相关部门业务有关联,与患者社会关系相连接的动态管理“黑名单”制度出台了。
该制度规定,未在出院后30日内结清自付部分医疗费用的参合农民本人及有抚养关系的父母(岳父母)、子女(儿媳、女婿和养子女)及配偶,将列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黑名单”。列入“黑名单”的人员不再享受“先住院后付费”优惠政策,在未结清所欠款项前,也不能享受新农合及时报销结算政策(兑现承诺后即转为“白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人员,率先扣减其新农合个人账户(含家庭成员)金额,或将其有抚养关系人员领取的工资(待遇)、养老金、优抚金总额的70%拿来扣减其应交而未交的医疗费用、滞纳金及罚款。
“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新农合基金实行动态总额预付制管理,每个月提前预拨定点医疗机构70%的新农合基金,解决了医疗机构需要提前垫资的资金压力。”常元升说。
这点得到了西陶镇卫生院院长孟晓东的证实:“我们每个月会收到预付的11万余元新农合基金,能够应付实行此服务模式后10万元的资金周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