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白血病患者陆勇因使用网购的信用卡,跨国代购印度仿制药而被捕。2014年底,他被以涉嫌妨碍信用卡管理罪、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陆勇虽最终获释,但该事件却引发了人们对我国专利保护制度、制药工业发展、医保支付能力等全方位的思考。在今年“两会”期间,记者专门就该问题进行了采访。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再难也不能短了重病患者的救命药,我们有能力让百姓吃上廉价救命药。”
开启救命专利药“强制许可”
“马法兰是葛兰素公司生产的一种临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2006年葛兰素公司宣布马法兰退出中国市场,由于国内没有替代药,马法兰片剂和针剂均需要从国外代购,直接导致价格飙升,25片装瓶价格在2006年为75元,2014年代购价格为800元。”全国政协委员、口腔医学专家俞光岩说,现在药品地下买卖越来越多,涉及的品种越来越广,以抗肿瘤药物为甚。其根本原因在于救命的需求,私下交易的药品常常是国内正规渠道稀缺、没有的药品,“是现实逼迫人们违法”。
俞光岩委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充分利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提供的政策空间,允许医疗机构以评估性治疗为目的,申报进口合理数量的新药。医疗机构必须就此类药物的流通和使用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保华认为,我国应学习印度和泰国,依据《多哈宣言》决议,如对艾滋病、疟疾、肺结核和其他流行疾病等的药物,基于公共健康目的,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实施强制许可制度。危重疾病、罕见病的专利药物也应参照上述决议,实行专利药强制许可。
据了解,早在1984年我国《专利法》实施时,就设置了强制许可制度,规定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非常情况时,或者为了公共利益的目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专利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给予其指定的具备实施条件的单位强制许可。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例救命专利药被实施专利强制许可。
接轨国际高端医药市场平抑药价
“‘甲流’爆发那一年,达菲买不到啊,我们没办法。现在国外一发生大的疫情,咱们国家就着急,就要到处找药物渠道,还不是我们制药工业水平不行。没有别的办法,就必须得提高自己的制药工业水平。”全国人大代表、中恒集团董事长许淑清建议大力扶持和优化国内的民族医药工业,做出国际水平药企,不断开拓国际医药市场。
“我们国内一些高水平的生产企业,是有能力仿制出质优价低的专利药物的。比如我们华海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已在美国申报了46个产品,其中已经规模化销售的品种有18个,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我们生产的拉莫三嗪,目前在美国的仿制药市场占有率超过40%。年利润超过一亿元人民币。”陈保华代表说,接轨国际高端医药市场是实现我国医药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有效途径。
“只有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专利药物‘人有我无’的窘迫境况。”陈保华代表说,接轨国际高端医药市场就是要实现研发申报标准、生产标准国际化,生产线必须通过美国FDA的cGMP认证,其疗效与原研药一致。如果我们的仿制药被国际高端市场认可,老百姓期盼的高品质仿制药能够在国内及时通过审批,就能让老百姓用上“进口药疗效、国产药价格”的放心药。
“我觉得用几年的时间,如果国内有三五十家大型制药企业,都有产品出口到欧美国家,并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且反过来同时在国内销售,那么我们还需要进口这么多的药品吗?我们的药价还会这么贵吗?”陈保华代表透露,华海生产的仿制药价格平均比原研药至少便宜三分之一。
多措并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许淑清代表认为,民族医药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并非易事,任重道远。中国企业的重大并购行为受到来自外国的极大排斥阻力,中国的药品在进行贸易出口时面临着各种技术标准、法律法规、检验检疫制度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她建议全面实施与贯彻药品GMP管理,鼓励企业通过更高标准的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GMP认证和ISO认证,推动医药生产与国际接轨,推动条件成熟的企业走出去。
此外,国家应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提高药品、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对创新药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原创新药和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药物大品种,打造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
陈保华代表呼吁,扩大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的规模,增加人员配备,加快药品审批速度,特别是对已经在国际主流市场上市的药品,开辟单独审批通道,尽快在国内批准上市。与此同时,政府在药品招投标、医保目录及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支持。
他还建议国家应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提高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建立海内外高级人才引进机制,培养一支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和一大批熟练的技能型人才;提升装备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