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的一期广播节目近日披露,该市部分公立医院一些科室门诊只有专家号,没有普通号。节目内容引发听众热议。对此,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院长解释普通号不是每天都有
该节目中播出了一段电台记者暗访的同期声:9号,记者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东区、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挂神经内科的号,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挂康复科门诊的号,均被告知只有专家号,没有普通号。
节目中,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院长陈文一在电话连线中作出如下解释:“医院的普通号不是没有,但不是每天都有。脑瘫康复科所诊断的疑难杂症病人比较多,普通门诊病人寥寥无几,基本上都要求看专家门诊。以后我们可以把普通门诊安排得更多一点,但是安排以后,也会造成一种极大的浪费,因为很多是疑难杂症,大家还是要求看专家门诊,而我们医院的人员相对缺少。”
陈院长的答复遭到了听众的质疑甚至批评:没有普通号,不就是强制性让挂费用较高的专家号吗?
■患儿家长忧心看病难
4月17日下午,记者到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门诊楼二楼的康复门诊进行了实地采访,康复门诊候诊椅上坐满了人,还有部分站着等待。记者发现,让患儿家长忧心更多的是看病难。
一位来自山东省日照市的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4岁了,患有严重的自闭症,从前年开始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看病,一直看的是同一位专家。为了挂到这位专家的号,她早上八九点钟赶到医院,11点左右挂上号,看上医生又要等两三个小时,拿到检查结果再找医生,下午三四点钟才能往回走。旁边的一位青岛市的女士说,本地人或许会看普通号,外地患者来这就是为了看专家。
青岛莱西市的刘阿姨告诉记者,她5岁半的孙子发育迟滞、不会说话,前年就想来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神经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但一直没有床位。去年,找了朋友帮忙,6月预约成功,但直到秋天才住进医院。“专家号、普通号无所谓,关键是床位紧张,没床位就会耽误孩子的治疗。”刘阿姨说。
另一位候诊孩子的妈妈说,她今天在医院挂的号,等了两个多小时还没看上,“预约挂号的一来就能看上,这不是插队吗?能把现场号和预约号分开来看吗?”
■卫生局要求保证普通门诊
4月17日,记者从青岛市卫生局了解到,该局已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各医院进一步加强门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工作,加强门诊资源调配,以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
根据青岛市卫生局刚出台的规定,全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每天必须开设普通门诊,在保证普通门诊的基础上,科学安排专家门诊,严格专家资格条件,杜绝只有专家门诊的现象发生。
青岛市卫生局医政与妇幼卫生处处长吕富杰介绍,在保证普通门诊的基础上,院内的分级转诊、同类病种的综合门诊,都有利于当前有限的医疗资源更充分地去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体现专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