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通常可分为第一代(FGAs,主要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研发)及第二代(SGAs,主要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研发)。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FGAs阻断多巴胺D2受体,而SGA可在阻断并快速解离多巴胺D2受体的同时直接影响5-HT能。各种抗精神病药的疗效是否相当,目前尚存争议,而在严格试验控制下开展的随机对照研究往往难以代表实际临床情况。
本文小M为大家盘点抗精神病药物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进步。
【1】JAMA Psychiatry:孕早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不会显著增加婴儿先天畸形的风险
抗精神病药(AP)在怀孕期间的使用频率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近一倍。然而,这些药物对发育中的胎儿的安全性却鲜为人知,目前这些药物的使用和先天性畸形之间的关联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研究,该研究的目的是调查与孕早期接触AP有关的整体先天畸形和心脏畸形的风险。
该研究共包括从200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期间的1360101名孕妇的数据。这些参与者在最后一次月经期前3个月到分娩后经过至少1个月期间被纳入此研究。研究人员采用精细分层的广义线性模型与倾向得分进行了相对危险度(RR)的评估,并对潜在的精神疾病和其他潜在混杂因素进行了控制。研究人员在2015年期间进行了数据分析。这些纳入研究的孕妇在孕早期(婴儿器官形成期间)都使用了AP。
这项研究的证据表明,在妊娠早期使用AP一般不会显著增加整体先天性畸形或心脏畸形的风险。对于使用利培酮后观察到增加的较小的畸形风险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文章详见--JAMA Psychiatry:孕早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不会显著增加婴儿先天畸形的风险)
【2】Chest:抗精神病药物增加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肺炎的风险
东芬兰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抗精神病药物增加了阿尔茨海默氏病(AD)患者患肺炎的风险。肺炎的风险在抗精神病药物初始治疗时是最高的,在长期服用时肺炎风险也很高。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的风险未观察到有较大的差异。
东芬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全国范围内基于注册数据的队列研究MEDALZ,探讨了在2005-2012年期间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由于肺炎导致的住院治疗或死亡之间的关联。这项研究包括了60584例临床诊断为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患者。曾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或随访开始前在一年内患肺炎的参与者以及患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参与者被排除在外。研究人员将这些结果与无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匹配队列进行了比较。
在AD人群和非AD人群中,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期间年龄调整的肺炎发生率是相似的(分别为9.5/100人年和10.2/100人年),然而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的肺炎高风险在不使用药物时更明显(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为4.8/100人年,无阿尔茨海默病的参与者为2.4/100人年)。因此,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增加了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双倍患肺炎的风险,在那些没有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参与者中相对风险更高(3.43倍)。
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患者年龄、应用研究设计、治疗持续时间、药物治疗选择或合并症是怎样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都会增加肺炎的风险。此外,该研究只包括了导致住院或死亡的病例,这意味着实际的风险可能会更高。因此,医生在开具抗精神病药物处方时应仔细考虑风险收益平衡,并且临床治疗时间应尽可能短一些。(文章详见--Chest:抗精神病药物增加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肺炎的风险)
【3】JAMA Psychiatry:孕早期能不能吃抗精神病药物?
在过去的十年中,孕期抗精神病药物(AP)的使用频率增加了约一倍;但是这些药物的使用与胎儿先天性畸形之间的联系仍不清楚。因此研究者探究了孕早期暴露于AP与后代先天畸形和心脏畸形之间的联系。
方法:纳入了200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31日的1 360 101名孕妇,收集了最后一次月经前3个月至分娩后1个月的数据。研究暴露为孕早期(器官形成敏感期)使用AP。主要结局为分娩后90天后代先天畸形和心脏畸形。
结论:这项大型研究的证据表明,孕早期使用AP一般不明显增加后代整体的先天性畸形或心脏畸形风险;但是利培酮会轻度增加上述风险,还需要更多的进一步研究。(文章详见--JAMA Psychiatry:孕早期能不能吃抗精神病药物?)
【4】meta分析:长效抗精神病针剂与口服剂型的安全性比较
20世纪60年代,为促进精神分裂症的长期治疗,长效注射抗精神病药(LAIs)得以发展。应用LAIs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当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不依从率高达50-75%。然而,由于担心单次高剂量的LAIs引起严重不良事件(所谓“打进去拔不出来”),其处方使用率目前仍较低。
为对比LAIs与口服抗精神病药(OAPs)的耐受性/安全性,美国Zucker Hillside医院的Fuminari Misawa等对现有RCTs进行了系统回顾及meta分析,并于8月4日在线发表于《Schizophrenia Research》。(文章详见--meta分析:长效抗精神病针剂与口服剂型的安全性比较)
【5】真实世界研究: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为了比较真实世界下各种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及FGAs)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分裂情感性障碍时的疗效及安全性表现,研究者Vanasse A等进行了一项观察性研究,并于7月12日在线发表于《斯堪的纳维亚精神病学学报》。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在于,与FGAs相比,氯氮平的疗效及安全性具有微弱优势,而喹硫平的疗效相对较差,躯体健康事件风险较高,尤其是因躯体原因进入急诊室的数量增加,首要原因为“受伤或中毒”,其次为“感染及寄生虫病”。此外,未接受任何抗精神病治疗也可提升精神及躯体健康事件的发生风险。
研究中,多数患者(67.7%)在2年随访期内停药、换药或加药,其中喹硫平的换药或加药风险最低,氯氮平的停药风险最低。
上述结果强调,国际公共卫生及药品机构需加大对真实世界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监管力度,以确保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了治疗指南中的最优选择。另外,喹硫平在本项研究所针对的时间段尚属于较新的药物,其最优剂量可能不明确(中位剂量仅为100mg/d),故未来仍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确认上述结果。(文章详见--真实世界研究:抗精神病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6】老年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减量对疗效的影响
一项在线发表于7月1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的研究为LLS患者带来了福音:对于病情稳定的LLS患者,抗精神病药减量可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同时改善病情严重度指标。另外,相比于先前所报告的年轻患者的65%-80%,LLS患者的D2/3R占有率仅需50%-60%即可。
本项研究由加拿大多伦多成瘾与精神卫生中心(CAMH)等机构的研究者开展,旨在针对LLS患者评估药物减量对纹状体D2/3R占据率、临床变量及药物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该研究为开放标签、单臂、前瞻性研究,于2007年1月10日-2013年10月21日之间在一所配备急诊医疗的大学附属三级医疗中心进行,随访期为3-6个月。受试者为35名临床病情稳定的LLS患者,年龄≥50岁,近6-12个月单药服用相同剂量的奥氮平及利培酮。研究者逐渐减少了这些受试者所使用的抗精神病药剂量,较基线剂量最多减少40%,随访期至少3个月,并在减药前后测定了纹状体D2/3R占据率、PANSS等量表得分及药物动力学相关指标。(文章详见--老年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减量对疗效的影响)
【7】BJCP: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可增加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抗精神病药与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增加之间的可能关系。既往回顾性分析中确定的五项观察性研究对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与心肌梗死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并未得出准确的结果;最近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果。
本研究纳入所有对比接受与未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心肌梗死发病率的观察性研究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和荟萃分析,以确定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是否会影响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
结果共纳入9项观察性研究。与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相比,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其MI的发病几率高1.88倍。亚组分析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中OR为2.48,短期(<30 天)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中OR为2.64。
总而言之,该项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可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尤其是短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中更为明显。(文章详见--BJCP: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可增加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8】EBioMedicine: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有明显胃肠道副作用
新研究发现表明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可显著减弱肠功能。非常罕见的是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或致命的后果。
研究人员使用标记物追踪肠道反应,该标记物可在x射线下观察到,通过肠道吸收氯氮平和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来测量食物的移动速度。
“我们的研究表明,氯氮平大幅度减缓肠功能,从而导致便秘。这个程度从中度到重度。如果它导致肠阻塞,这可能会造成致命的后果。” Susanna Every-Palmer博士说。
“在新西兰过去的20年中,肠道蠕动受损已经导致至少4人死亡,其他11例发生严重肠道蠕动受损或危及生命的事件(如肠阻塞)正在使用氯氮平,所以重要的是我们更加了解了这种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她说。
“我们发现, 相比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相比不服药的人,服用氯氮平患者体内的标记物需四倍的时间穿过肠道。”Every-Palmer博士说。
“五分之四的人服用氯氮平都会因这种方式受到影响,无论他们的性别、年龄、种族或氯氮平治疗时间的长度。因此我们建议,为了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人们在服用氯氮平时应该服用一些泻药。”(文章详见--EBioMedicine: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药氯氮平有明显胃肠道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