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接受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约有30-50%最终会出现复发并死于转移性疾病。辅助化疗虽可改善总生存,但这取决于肿瘤的分期且获益较小(5年OS的绝对改善在4-12%)。
对于多数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可选择标准化的卡培他滨单药,以避免奥沙利铂可能的慢性神经毒。在靶向治疗方面,由于血管生成是肿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可应用贝伐珠单抗在结直肠癌中发挥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
近期,QUASAR 2研究最终结果在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以高危Ⅱ期或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和单药卡培他滨作为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观察增加贝伐珠单抗能否改善患者的预后。
主要研究
QUASAR 2是一项开放标签的Ⅲ期随机临床试验,从7个国家170所医疗中心招募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年龄≥18岁,WHO PS 0-1,高危Ⅱ期或Ⅲ期,根治术后。按照年龄、疾病分期,肿瘤部位和地区将患者随机分层。
入组患者按1:1随机进入3周期的口服卡培他滨治疗(1250 mg/m2),或3周期口服卡培他滨联合16周期贝伐珠单抗治疗(7.5 mg/kg)。
主要终点为意向治疗人群的3年无病生存,在至少接受过一次治疗的患者中评估毒性反应。
主要结果
研究自2005年4月至2010年10月,共纳入1952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1941例具有可评估的数据(卡培他滨单药治疗968例,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973例)。
中位随访时间4.92年,两治疗组之间的3年无病生存率无明显差异,单药卡培他滨 vs 贝伐珠联合卡培他滨分别为78.4% vs 75.4%。
两组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手足综合征(卡培他滨单药[21%] vs 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 [27%])和腹泻(102 [11%] vs 104 [11%])。另外,因为增加了贝伐珠单抗,所有级别的高血压(75 [8%] vs 320 [33%])、蛋白尿(49 [5%] vs 197 [21%])以及伤口愈合困难(17 [2%] vs 30 [3%])的发生率都要高。
研究中两治疗组共出现571例严重不良事件(卡培他滨单药221例,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350例)。其中大多数发生于胃肠道(n=245)或心血管系统(n=169)。在随机化后6个月内,出现23例与治疗相关死亡,其中卡培他滨单药8例,卡培他滨+贝伐珠单抗15例。
结语
QUASAR 2试验较为遗憾,在结直肠癌辅助治疗中并未发现贝伐珠单抗能改善非选择性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所以在此情况下不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