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的个人品牌没有建立起来,在体制外完全自由执业还有难度,最佳创业模式是在体制内多点执业最近,国家卫计委、人社部相继发文,给在职医生申办医疗机构、自主创业“松绑”。
大家医联是一家由在职医生创办的医生集团,创始人孙宏涛是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医生。记者前一天和孙宏涛联系时,他刚在医院做了一台手术,采访的当天下午,还要赶到山东去接洽大家医联的业务。体制内的活儿和体制外的活儿,在孙宏涛身上似乎衔接顺畅,并没有冲突感。
孙宏涛介绍,大家医联运营得不错。当年成立之后,便融到了2000万元的资金。合伙人有几十名,其中实名合伙人有二三十人,仍有优秀签约医生不断成为合伙人。签约医生遍布全国,已有1000多人,全是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主要与基层医院合作进行专家资源输出、科室技术帮扶、股权合作。目前已和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基层医院开展远程心电平台合作,在基层诊所投放心电图机和硬件设备,培训诊所医生,合作单位超500家。平均一位医生每天看700多条记录,并分析病情作出诊断。如果病人需要进一步治疗,则转到中心医院,大家医联的医生会去做手术。另外,大家医联还开展私人医生服务,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团队在北京、上海、深圳专门对接高端诊所客户。
2016年7月,大家医联驻马店第一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成立,不到半年时间,先后完成复杂心脏手术40余例,该中心迅速成为当地最大的心脏中心。
“我创立大家医联,目的是建立多点执业的互助平台。我还是阜外医院的医生,也要出门诊、做手术,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把平台做大,帮助医生用自己的技术救治更多的人,尤其是基层群众,让他们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孙宏涛说,大家医联的利润很薄,但医生外出做一次手术,收入非常可观,大大提高了医生的收入水平。
大家医联是我国首个体制内医生集团,有人评价它不仅开创了体制内医生创业的先河,而且为深化医改推开一扇跨越体制的大门。孙宏涛说,中国医生的个人品牌没有建立起来,在体制外完全自由执业还有难度,最佳创业模式是在体制内多点执业。
无独有偶。2015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胆外科医生谢汝石和同事率先在广州成立私人医生工作室。工作室与一家体检机构合作,医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工作室,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体检建议;病人体检过后,也能在工作室进行具体诊疗等咨询。一旦需要手术,他们就直接将病人引至中山六院。目前,谢汝石已从体制内走出,创办了体制外的医生集团,但工作室仍主要为在职医生创业提供平台。
多点执业仍有关卡在公立医院没有用技术的价值养活医生,而是靠药品、检查检验来体现,这是一种扭曲,也是一种浪费体制内医生在外创业,公立医院能同意吗?孙宏涛说:“大家医联主要是面向基层做增量,这一块是医院原来没有做的市场,不会触动现有利益格局。”
谢汝石和同事林锋建立的博德嘉联医生集团,也吸纳了很多体制内医生加入。医生愿意多点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公立医院缺乏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苗艳青说,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八成以上都集中在公立医院。对于很多医生来说,在公立医院工作的时间是有限的,公立医院的设备、资源也是有限的,真正能为患者服务的时间不是特别多。“如果鼓励这部分人在职创业,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她说。
“公立医院的工资水平不高,没有反映医生的学习成本、风险成本、时间成本等,投入高、回报低,医生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所以,从工资单上看,医生的收入是非常不合理的,不能反映他们的劳动价值。”谢汝石说,公立医院没有用技术的价值养活医生,而是靠药品、检查检验来体现,这是一种扭曲,也是一种浪费。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邓勇发现,医生开办医疗机构投入较高,管理难度也大,考验医生的综合经营管理能力。而多点执业成本低、易执行,成为多数医生的首选。
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已放开,但一些隐形关卡仍在阻碍政策推开。邓勇说:“多点执业涉及公立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等方面,院长自然会担心管理不到位、人员流失。很多医院规定,有行政职务的医生不能多点执业,进行多点执业的医生不能继续按照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来保障,薪酬也会调整,绩效奖金、福利待遇不能按全职支付。”
邓勇认为,由于配套制度不完善,多点执业医师利益缺乏相应保护;出现医疗事故,责任划分模糊不清,也让医师顾虑重重。而患者最担心的是医疗质量得不到保障。
医生集团解放医生缺少商业化的医生服务平台,是妨碍医生在职创业、多点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航空公司需要机场一样,如果没有良好的地勤服务,再好的飞机也无法降落邓勇认为,鼓励在职医生多点执业或创业,必须取消事业单位编制,打破医生“铁饭碗”,把医生从公立医院“解放”出去,让患者变“看病去医院”为“看病找医生”。
“医生从编制内走出去,脱离了原单位,执业可能面临诸多风险,加入医生集团,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可以让医师安心执业。”邓勇说,与国内医院为主导的模式相比,国外更注重医生团队和品牌的建立,医生团队独立于医院,医院作为运营平台,与医生团队合作,这种模式使资源流动更自由,解除大医院对资源流动的禁锢,医生不必再为医疗风险担心。
苗艳青认为,医生集团的发展势在必行,由医生集团来带动整体医生优质资源的利用,是非常好的一种态势。
谢汝石说:“缺少商业化的医生服务平台,是妨碍医生在职创业、多点执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像航空公司需要机场一样,如果没有良好的地勤服务,再好的飞机也无法降落。”他认为,医生集团是由医生发起的,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是一个医疗执业机构,可以登记医生多点执业。第二,有自己的管理体系、风险控制体系和网络平台。第三,有独立的医疗价格定价和收费体系。第四,有保险公司的支付保障。第五,是一个独立法人,可以承担医疗服务和民事责任。
“我们的诊所更注重审核人员资质,是接待患者的场所,不需要多少医疗设备。如果要做手术,则转到大医院去。医生集团为这些场所输送多点执业的医师,进行技术、经营管理合作。”谢汝石说。
孙宏涛介绍,大家医联经常跟外地医疗机构进行会诊,输送专家开展手术、培训等,全部通过合规方式进行,并给医生买保险,也给患者买保险,使医生踏实地多点执业,让患者安心接受治疗。“平台上持续开展多点执业业务的医生多达几百人,积极性很高。随着业务扩展,会有更多医生走出去,为患者带去优质医疗服务。”
目前,全国多个省份、地区放开医生集团的工商注册登记,同时允许其经营范围为医疗机构或某些科室。最近,国家和一些省份下发的文件中,均鼓励医生集团的发展。苗艳青说:“医生集团的发展还要改变多点执业医生跟公立医院的关系,由雇佣变成合作;解决医生集团的收入性质、收入来源、收入税金、医生集团和医生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医生获得多点执业收入的渠道和形式以及医疗责任险等,需要制定相关制度进行规范,才能更好地发挥医生集团整合资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