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过去大多是小规模爆发,但从2013 年底起,西非爆发最大规模埃博拉病毒疫情,在 2014 年达到最高峰,2015 年疫情开始缓和,至 2016 年 1 月才正式宣告结束,疫情总计近 3 万人感染,超过 1.1 万人死亡,感染致死率最高达 71%,埃博拉病毒成为了关注和忧虑的焦点,而如今势态的发展出现逆转,因为疫苗的研发有了重大进展。
2016 年 12 月 22 日于《柳叶刀》(Lancet)上发布由美国的默沙东公司研制的第一种能对埃博拉病原体产生防护作用的疫苗 rVSV-ZEBOV 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疫苗具有高度保护效力。结果表明,5837名接种疫苗的人,在10天或以上的时间内无人感染埃博拉病毒。与此同时,没有接种疫苗的人中有23人感染了病毒。
进行方法
上述发表是该疫苗的3期试验的最后结果,试验中的目标疫苗是基于一种能表达某种特定表面糖蛋白、具由重组复制功能的水疱性口炎病毒加工而成的,名为 rVSV-ZEBOV。该疫苗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2期试验结果也非常成功。
疫苗试验中,测试人群会被随机分成若干集群,立刻接收疫苗注射或延迟21天后注射,试验中能接受疫苗注射的人群年龄大于18岁以上,不处于孕期、哺乳期或者重病状态。相关独立安全委员会认为疫苗试验结果有效,因此建议范围扩大至6岁以上的儿童及成人。
总体上,研究者随机安排了51个集群,(4539人)立刻接收疫苗注射,47个集群(4557人)延后21天注射疫苗,其中19个集群(2745人)为非随机部分。研究者在统计结果只考虑注射疫苗十天以后发生的埃博拉感染事件。
试验结果
注射疫苗的21天后,没有发生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事件,而且研究者称可能是疫苗阻断了埃博拉的传播,而且环带疫苗的有效性高达70.1%,其中有52.1% 人群接受了疫苗注射。
注射疫苗后14天以内53.9%的接种者发生了不良反应,其中轻微的不良反应占大多数(87.5%),中等和严重不良反应占11.0%和1.2%。接种者中儿童注射后3天内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头痛(52.6%),疲劳(11.3%)以及注射部位疼痛(9.3%)。成人则是头痛(25.0%),疲劳(19.0%)以及肌肉疼痛(13.2%)。试验中出现的80例严重不良反应中,一半是埃博拉病毒感染所致,但并不认为是疫苗导致的,因为发生时间是在注射后的10天以内,4名接种者则是由于交通事故出现的严重情况。另外两个严重的不良反应分别是发热反应以及过敏。
应用及未来
综合考虑疫苗的性质、制作成本以及生产能力,8.0 × 1010 病毒颗粒为最佳剂量,它能产生最高水平的糖蛋白特异性抗体,而且能给予接种免疫人群实质性的保护,但是目前的有效性的短期观察的结果,疫苗的长效性并不肯定,以后的改良配方是否能在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保持疫苗的有效性还需要不断的研究改进,而且疫苗试验需要在埃博拉疫情发生时才能较为准确地衡量疫苗的有效性,疫苗试验的进行还是存在不断的挑战。
目前,默沙东药厂已经获得许可,疫苗在美国与欧盟的审核通过前就会开始生产疫苗,预定生产 30 万剂,以备不时之需,疫苗的生产经费达 500 万美元,将由比尔与美琳达盖兹基金会赞助成立的疫苗慈善机构全球疫苗联盟(Gavi, the Vaccine Alliance)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