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郑州市康复医院整体并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这是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医联体)的第46个成员。
与大多数医联体老成员单位不同的是,这个新成员原是一家企业二级医院,整体并入后,人财物由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统一管理。
“这个医联体开始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标志着郑州市的医联体开始步入‘深水区’。”郑州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这样评价。
■破题难与贵
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患者不信任社区等基层医院,喜欢舍近求远到大医院就医。一方面是基层医疗机构“空转”,一方面是大医院不堪重负,从而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012年11月17日,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成立,成为河南省第一家医联体。成立之初的医联体由三甲医院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牵头,联手医院周边的一、二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45家医疗机构。
医联体运行效果究竟如何?日前,记者来到该医联体成员之一的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在该院儿科病区,患儿小宝(化名)的母亲张女士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孩子看病多亏有了医联体,让我们既省钱又省心。”
半个月前,6岁的小宝高烧不退,在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时,被诊断为疑似脑炎,需要去大医院确诊。正当张女士一筹莫展时,主管医生已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取得了联系,很快安排好了转诊事宜。
“只在郑州住了一个星期院,孩子的病情就稳定了。现在,孩子又被转回到荥阳,正在接受康复治疗。”张女士说:“在郑州住院时,一天要花费四五百元;转回荥阳后,一天的花费才100多元。”
在采访中,许多区域内的患者都有这样的切实感受,成立医联体后,看病比以往更放心、更便捷、更省钱。
“医联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转诊,平时我们选派专家到成员单位坐诊,小病康复在社区就解决了,只有大病才转诊到中心医院。”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院长郝义彬说:“成立医联体后,周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受益最大的是广大群众。”
■真正共赢的探索
在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记者见到了井海云、杨东伟两位医生,他们是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选派到该院参与危重疑难病人查房的两位专家。据介绍,他们每周三、周五都要定时来医院,主要任务是发现处置急危重病人,参与疑难病人会诊。
“医联体成立前,经常有一些大医院来人与我们联系,希望签订协作医院协议,但我们的积极性并不高。”荥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贾磊告诉记者:“其原因是这种协作大都形式重于内容,对我们的好处并不多。”
贾磊说,医联体却不一样,郑州市中心医院除了为成员单位提供业务、管理人员免费进修,对急危重、疑难患者会诊等服务外,还定期选派专家来医院帮扶,免费为成员单位提供一条10M光纤和一套远程会诊设备等。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据了解,为了让成员单位获利更多,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出台了对医联体成员单位10项帮扶措施,建立起护理、医疗、人才培养、科研、双向转诊、信息化建设、宣传等13项工作机制。
郑州市桐柏路郑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韩晓俊说,在三级医院看病的患者,相当一部分是慢病患者,现在他们完全可以在三级医院拿治疗方案,在社区医疗机构完成维持治疗。对患者来说,不用来回跑路、排长队;对三级医院来说,可以改善就医环境,让医务人员把更多精力集中在急危重及疑难病人身上。
据成员单位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卫生院统计,今年前4个月与去年同期比,该卫生院门诊量增长123.97%、入院病人增长了85.71%、业务收入增长了100%。
“群众满意了,成员单位也满意了,医联体初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赢!”郝义彬不无自豪地说。
■一招棋胜满盘活
顾建钦告诉记者,医联体是探索新型城市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有益尝试,是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积极探索。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医联体成立6个多月来,目前已覆盖郑州西部四个区一个县级市,服务人口220多万人;医联体内46家医疗机构,共开放床位6502张,有医务人员5953人,年门诊人次190多万。
“医联体的好处显而易见,但也有不少难题待解。”郝义彬坦言:“医联体内的成员单位跨行政隶属,有整体并入,有以租赁形式联合,有内部派生的‘母生子院’,大部分为一种契约式联合,所以有些政策虽利好,但推行难度很大!”
据介绍,郑州市卫生局专门下发文件,引导、规范医联体健康发展。比如,郑州市拟将医联体内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将居民健康卡率先在医联体内投入使用,实行体内的医联医卡通,开展网上诊疗、远程会诊、业务培训和质控考核等。
“这一次,我们将一家二级医院整体并入中心医院,就是要在医联体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方面做一些探索。”顾建钦说:“我们还将对医联体放权。比如,紧密型医联体内医院院长任命权、设备及技术准入权、绩效分配方案的制订权等,放权给中心医院。同时,在医联体内实行多点执业,给予职称晋升更多的政策倾斜等。”
目前,郑州市正在拟定规划,将全市划分为东、南、西、北、东南5个区域,建立5个区域医疗联合体。一旦条件成熟,将全面推行。
“一招制胜,满盘皆活。我们对医联体寄予期待,最终目标是让各级医院共生共长,让老百姓真正受益。”顾建钦满怀信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