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生焰明 特约记者 陈 旭□
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在深化医改近期重点实施方案中提出,整合基层公共卫生资源,实施乡镇(苏木)计划生育服务站和中心卫生院经营及技术合作,并确定乌兰察布市作为试点进行探索。随着卫生计生机构改革大幕的拉开,如何在资源共享中实现共同发展?具体操作还需要把握哪些关键?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深入内蒙古部分盟市进行采访。
■现实需求催生联手服务
早在2003年SARS期间,乌兰察布市就实施过卫生计生联手,利用计生人口管理优势,组织6243名人员参与流动人口的疫情排查。基于此,2007年,该市提出了整合基层卫计资源、优化联手服务思路,并率先在察右后旗的6家中心卫生院试点——将乡镇计生服务站机构、人员、设备和技术服务划归卫生院管理,实施资源共享。如今,这项改革已在7个旗县的56家中心卫生院推开。为确保合并后机构有效运转,自2008年起,该市将卫生院75%的财政拨款变为全额,办公经费由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并将每所中心卫生院编制增加到20个。
乌兰察布市卫生局局长张贵平介绍,该市基层卫生资源短缺状况一直比较突出。上世纪90年代,很多卫生院承包或卖给个人,重新收回来后底子很薄。基层计生服务站也面临着设施不全、服务水平低的状况。两个机构、两套人马运行,存在资源浪费和服务重叠的现象,而实施资源整合后,对政府而言,节省了投入;对于计生部门来讲,原来不能开展的服务现在能开展了;对于卫生院来讲,有了计生人员的补充,大大缓解了任务重、人员吃紧的状况。
■打包服务“一石三鸟”
在察右后旗乌兰哈达苏木中心卫生院,记者看到,经过国家和自治区的强化建设,卫生院盖起了3000多平方米的门诊病房楼。该院一楼宣传栏里这样介绍服务功能: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和计划生育服务。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合并后,他们将计生查环、查孕、查病的“三查”等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打包,将放环、取环、人流、引产“四术”等业务与基本医疗服务打包,统一向居民提供。
察右后旗卫生局局长谷巨龙介绍,服务打包后,将计生内容融入卫生,一是群众容易接受;二是查出病来治疗及时跟进,弥补了服务断链的问题;三是通过统一的绩效管理,提高了员工工作积极性。
乌兰哈达苏木中心卫生院院长胡和补充说,全苏木户籍人口1.4万人中常住人口仅3500人,联手服务后,卫生计生相互配合,尽可能地扩大对外流人口的覆盖,目前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74.5%。
■“婆婆”多了难侍候
相对于乌兰察布市的整合资源,阿拉善盟的卫生和计生服务在乡镇层面上就从未分开过,37家卫生院全部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卫生计生的有机融合,使这个盟的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住院分娩率为100%。
但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地方卫生和计生归到一个部门后,对乡镇的行政和业务管理依然是两套体制,基层面临着重复考核带来的困惑和不便。
嘉尔嘎勒赛汉镇卫生院的毛乌宁格日勒从事卫生计生工作已17年,她所在的卫生院管理着1200名育龄妇女。她告诉记者,一个人骑摩托车进沙窝子上门服务,计生和卫生的活一次全做了,苦点累点倒还习惯,最头疼的就是迎接上级部门的考核:每次得准备两套材料、填两套报表,内容大部分重复。
在另一家卫生院的计生服务室,记者也发现,30多份各类材料和报表依次排满了一张长条桌,少则三五页,多则几十页。
对此,阿拉善盟卫生局副局长马兆峰的想法是,如果将计生指标纳入基层卫生信息系统管理,减少考核层次、次数和内容,基层就能把更多的重点和精力放到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上。
■莫让乡镇政府远离
在采访中,一位县卫生局副局长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他带队到乡镇开展新农合政策宣讲,刚上台就发现第一排的几个村委会主任全部背过身去。为什么基层干部会有抵触情绪?这位副局长分析,主要是因为卫生院上划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后,与乡镇政府机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在阿拉善盟采访时,记者发现这种状况稍好些。除了旗县级卫生和计生部门每年要与卫生院签订责任状外,乡镇政府也要单独签订计生责任状。“由于有责任拴着,镇党委政府领导每年要来十几次,但对卫生的指标和任务还是关心得少。”嘉尔嘎勒赛汉镇卫生院院长魏舒栋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卫生和计生行政管理体制不同,计生部门在乡镇有独立的办事机构,政府职能的利用比卫生部门做得好。
自治区卫生厅厅长毕力夫提出,公共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由政府来购买,管理也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支持。在基层卫生和计生改革中,要强调政事分开,但不能忽略乡镇政府在健康服务和管理中的作用,应借鉴计生经验,将卫生的重要指标纳入对乡镇政府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