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无力投入的区县逐步对医院放权,无形中有效扩宽社会资本并购、托管、新建县级医院的操作空间。 随着近期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以及国家相关部委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各方资本竞相并购或新建医院正形成新一轮办医热潮。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医药投资者表示,医疗供需“剪刀差”和,让投资县级医院行情普遍看涨。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政府部门切实担负起规则制定者与公益守护者的职能,进一步释放社会资本办医活力。 社会资本“抢滩”县级市场 加快医院布局 争相布局投资医院,“抢滩”医疗市场产业链最高点,成为当前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的主要特点。记者采访了解到,近两年来,药品企业、医疗器械、金融基金等多领域资本,纷纷加快新建、收购、托管医院步伐。总部位于上海的复星医药,去年下半年两个月内先后收购广州南洋肿瘤医院和佛山禅城区中心医院两家大型医院。甘肃上市药企独一味,去年一口气收购四川德阳美好明天医院、邛崃福利医院等五家民营医院股权。 湖北省卫计委统计显示,全省2012年新批准建立的民营医院为32家,2013年则达到130家,呈现总量增加,规模壮大、品牌增强等特点。 社会办医资本触角,也开始频频伸向县级公立医院。去年11月,国内知名上市药企康美药业与吉林梅河口市政府签署协议,一口气打包收购当地妇幼保健院、友谊医院、中医院三家县级公立医院。隶属“国家队”的华润医疗,在已收购昆明市儿童医院、广州三九脑壳医院等5家公立医院情况下,去年一直在洽谈收购高州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药卫生管理学院副院长方鹏骞认为,相较于10年前民间资本办医“各地冒烟”,当下社会资本基层办医潮存在三大特点:办医主体从“农民办医”变成“资本办医”,专业化程度大幅提升;办医方式从以新建医院为主变成新建与并购并重,投资办医效率显著提高;医院运营从短期逐利的“种草”模式转向长期回报的“种树”模式。 方鹏骞表示,近期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至覆盖全国50%以上县,以及国家发改委、卫计委等三部委出台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无疑为社会资本办医注入“强心针”。伴随着资本抢滩办医,规模质量提升,新一轮办医潮无疑对我国总量不足的医疗卫生资源,将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 医改红利形成社会资本办医“窗口期” 记者采访了解到,社会各方资本办医积极性在近三年内显著提高,除在国家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环境刺激下,另一重要原因在于医改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释放红利,为激发投资县级医院积极性带来三大机遇: 首先,医改释放就医需求,拓宽办医盈利渠道。过去常被资本忽略的县级医院,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刺激下,也能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市场盈利空间。以凤凰集团托管门头沟区医院为例,凤凰集团公布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投入7500万元托管门头沟医院,虽然每年收取管理费仅500万元,但仅2012年药品医械供应链业务利润就超过600万。在诊疗人数与住院人数大幅增长的情况下,2013年上半年供应链业务利润就达近600万元。 其次,“大病不出县”倒逼基层地方政府放权。一些业内人士介绍,过去公立医院被一些基层政府视为安排人事、看病保健的“后花园”,加上不愁银行贷款,很少让社会资金介入。然而,要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仅靠公立医院力量难以做到,加上举债建设被明令禁止,倒逼财政无力投入的区县逐步对医院放权,无形中有效扩宽社会资本并购、托管、新建县级医院的操作空间。 第三,办医环境逐步优化带来投资“定心丸”。地处贵州乌蒙高原的纳雍县新立医院,是一家建院不到8年的民营非营利性医院,医院年门诊量已超过5万人次,业务量远超当地公立医院。新立医院院长黄文哲介绍说,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基层地区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认识逐渐统一。县级医院在等级申报、员工职称、医保资质等传统只对公立医院开放的“办医壁垒”正在逐渐消除。如新立医院2011年申请二级医院评审时,原以为民营医院走评审肯定要经过多番折腾,没想到一次顺利通过,成为贵州首家二甲民营医院。此次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无疑为基层非公立医院与公立医院竞争中具备更多市场调节手段。 期待政府责任回归,强化监管 参与公立医院并购,抢占办医市场契机的同时,众多医院投资者、管理者向记者反映,政府职能部门在引导社会资本办医过程中,不能再处于“越位”或“无为”状态,而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监管机制、放宽多点执业则成为社会办医资本的普遍期盼。 理顺社会资本办医管理体制。不少业内人士介绍,当前营利性医院与非营利医院分别归工商和民政部门注册登记、营利性医院不动产无法抵押、区域卫生规划不合理欠落实等管理体制问题,制约民营医院发展壮大。制定刚性制度约束督导职能部门才能遏制公立医院大规模扩张,保留社会资本办医空间,理顺社会资本医院主管部门和管理体系,才能为民营医院运营“祛瘀活血”打牢基础。 完善社会资本办医全程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维持医院公益性,既是主管部门职责,也是众多民营医院共同呼声。中国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常务副会长赵淳说,政府对非营利性医院财务审计不到位,一些投资方为实现盈利想尽办法转移资金,公益性难保障,容易给医院正常运转埋下“地雷”。湖北立新中医院院长侯立新说,过去一些医院“做大广告、夸大病情、开大处方”式运营,给民营医院贴上“假、骗、乱”标签,重要原因在于缺乏监管和惩戒,新一轮社会资本办医不能再重蹈“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惨痛覆辙。 医师多点执业尽快“靴子落地”。当前,非公立医疗机构过多依靠从公立医院“挖人”、雇人,因此放宽医师多点执业成为行业整体期盼。业内人士指出,多种因素使社会办医人才队伍依然呈现新招聘学生和退休员工两头大、年富力强力量中间小的“哑铃型”结构,亟待医生多点执业加快试点,帮助更多医生迈出公立医院大门,在公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希望政府将医师申请多点执业由审批制变成备案制,公立医院不能设那么多主任岗位,离退休医生更应该不受限制地多点执业。